左宗棠收复新疆共花掉了多少银子?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往往认为战争就是交战各方军事实力的比拼,谁的军事实力更强,谁就能占据更多主动权。这种观点并不能说错误,但却比较片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真正在战争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并非军事实力,而是经济实力。说白了就是谁更有钱,谁就有更大概率取得最终的胜利。今天夜读史书就以清朝收复新疆为例,跟大家聊聊战争到底有多花钱(或者说烧钱更妥当)。


十九世纪60年代,位于中亚的浩罕汗国统治者派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由于清廷当时忙于镇压国内腹地的叛乱,无暇顾及西部局势,这就给阿古柏带来了可乘之机,他率军在新疆攻城掠地,并自立为王,建立了“洪福汗国”。

到了十九世纪70年代中期,清朝内地的叛乱势力基本被肃清。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准备着手收复新疆。


中国有句老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首先要干的事情自然是积极做好新疆战役的后勤准备工作。皇帝命令户部拨付给左宗棠二百万两银子(原本这笔钱是海防建设的专用款),同时又让各省交纳总数达三百万两的协饷。这样勉强凑齐了五百万两,左宗棠的西路大军终于可以开拔了。

1876年4月,左宗棠下令兵分三路向占据新疆的阿古柏势力发起攻击。不过,战争是非常烧钱的事情,朝廷原本拨付的五百万两很快就花光了。由于当时财政吃紧,国库空虚,朝廷也拿不出更多银子了。因此经过皇帝同意,左宗棠于1877年向汇丰银行借款五百万两,以广州、福州、上海、汉口四地的海关收入做抵押。不过,这笔五百万两的巨款对于整个战争来说又是杯水车薪。


在收复新疆战役期间,筹钱成了左宗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支持左宗棠打赢这一仗,朝廷也是下了血本,不断催促各省交纳协饷。数不尽的银子从全国各地运往新疆,然后又如同填补一个无底洞一样迅速不见了踪影。从1875年的战前筹备到1878年初阿古柏势力被基本清除出新疆,三年时间里,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共花掉了二千六百七十万两白银。

不过,事情到这里却还没有结束。阿古柏的军事力量虽然被基本铲除,但还是有一些残余势力躲在暗处负隅顽抗。更让清廷感到头疼的是,沙俄于1871年以维持当地秩序为名,出兵侵占了新疆伊犁,并假惺惺地的声明一旦清朝重新控制新疆,就将伊犁完整交还。可是,当清军铲除了阿古柏势力,重新控制新疆后,沙俄的军队却赖在伊犁不走了。


为了清除阿古柏残余势力,也为了向沙俄施加压力,清朝不得不在新疆驻留大批军队。因此,收复新疆的战事虽然已基本结束,但钱还得继续花。从1878年至1881年,朝廷又向新疆投入了二千五百六十万两白银。开销之巨竟和战争时期差不多。

1881年2月,清朝和沙俄达成了《伊犁条约》,收复新疆的战事终于可以彻底宣告结束。清朝收复新疆整个过程用了六年时间,总共花费白银五千二百三十万两。这笔钱在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北洋水师的花费作为参考,大家就会心里有数了。

1888年,清朝正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当年《美国海军年鉴》对世界各国海军做了排名,北洋水师名列全球第九。那么建立北洋水师总共花了多少钱呢?答案是二千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清朝为收复新疆花费的银子,足够建立两个半的北洋水师。战争到底有多么烧钱,结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