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中瑛娘被选做“河姑”祭祀河神,河神究竟何方神圣

火爆热播神剧《娘道》中的女主角瑛娘,十六年前因家境贫寒而被当地的乡绅大户隆家选为祭祀河神的贡品——河姑。然而瑛娘并没有丧生黄河,并从此开始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河姑的特殊身份,也成为她坎坷生涯的主线。

河姑,是古时候选出来祭祀河神、给河神做妻子的牺牲品,源自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冷血残忍的封建迷信活动。那么,他们要祭祀的河神,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中国神话传说中,河神又叫河伯,是黄河水神。河伯原名冯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而在《九歌·河伯》中,河伯则是位风流潇洒的花花公子:“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

战国时期,因黄河经常泛滥为灾,人们都觉得是河伯性情暴虐引起的。于是居住在黄河两岸的人们,为了祈求平安,不再受水患侵扰,便经常举行祭祀河神的仪式,包括进献牲畜和美女。故“河伯娶妇”的恶俗,二千年前就已经有之。后魏国西门豹不信其说,以智禁绝之,并率民修渠治水,终绝水患。

那么,从神话的角度来说,河伯到底是不是一个性情暴虐、近乎冷血,经常要接受人们用牲畜和美女祭祀的邪神呢?

关于河伯,古籍中有着这样一段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合不拢嘴,“此时此刻,我想吟诗一首:黄河啊它都是水!哪条河都不能和它比。我就是这最大河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您老人家这诗节奏感不强,也不押韵。而且太过夸张!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诧异:“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嗤之以鼻:“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并不相信,以为那人言过其实。那人无可奈何,对河伯说:“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面前的海天一色令他眼前一亮,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一片汪洋,无边无涯。他呆呆地望了一会儿,看到了前来迎接他的海神北海若,北海若脸上挂着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河伯深有感触地对海神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这则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就是源自于这个典故。

这段故事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一开始自高自大,盲目自满的河伯,当他在秋水暴涨之时,看到河水浩浩荡荡,烟波浩渺,于是满心欢喜,觉得自己领域浩大,“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及至到了海边,看到海水茫茫,一望无际的景象,这才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收敛态度,承认不足,虚心向海神北海若求教,终于从北海若那里学到并领悟了许多道理。包括“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井底之蛙”这个成语亦出自这段典故。

《庄子》描述的河伯,其实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物。他虽然刚开始囿于见识,有点坐井观天的狭隘,不知天阔地远。但他一旦开阔了眼界,便立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端正态度,虚心认错求教,从而使自己得到了提高。

那么由此可见,这位君子作风的河神,绝对不会时常兴风作浪,威胁人们以牲畜美女来祭祀他。

民间给河神娶媳妇这种冷血残忍的迷信活动,就连神话传说中都找不到理论根据!无怪乎二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那些组织主持用女孩祭祀河神活动的巫婆及其弟子,一个一个丢进了滚滚浪涛之中。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