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打开细胞奥秘的钥匙(下)

文接《膜片钳——打开细胞奥秘的钥匙(上)》

电压钳

鱿鱼神经的发现,使得生理学家们终于有了研究的材料;玻璃微电极的改进,则给了他们验证假说的可能。

(玻璃微电极和神经细胞)[3]

很快,学者们发现,在神经细胞内外,存在一个恒定的电压差。这种电压差,是由细胞内外的离子(细胞外的钠离子、细胞内的钾离子)维持的。当神经细胞接收到足够大的刺激时,细胞膜对于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流入细胞内;而钠离子的流入又会进一步增加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于是,就跟连锁反应引起原子弹爆炸一样,在神经细胞上,形成一个短促、剧烈的电流。不过,原子弹用一个少一个,神经细胞却必须反复使用。所以,在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的同时,细胞内的钾离子开始外流,并逐渐加速,将神经细胞内外的电压差,拉回到正常水平。

由于这种电流相当短促、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又有不少重叠,因此,研究起来颇为困难。

(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1]

这个问题是由霍奇金(Alan Hodgkin) 和赫胥黎(Andrew Huxley)解决的。他们将两根玻璃微电极插入鱿鱼神经内,一根检测鱿鱼神经内的电压,一根则负责往鱿鱼神经内注入电流。当前者检测到电压变化时,相连的电子元件被激活,控制后者对神经细胞进行补偿,多了多补、少了少补,将神经细胞的电压差维持在设定的水平。这样,就能研究某一电压水平下,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动情况。

(电压钳原理,图片来源:mednur.com)

这就是电压钳技术,它是阐述神经细胞兴奋机制的关键;霍奇金和赫胥黎也因此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左:霍奇金,右:赫胥黎,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膜片钳

当然,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新的问题很快就来了:钠离子和钾离子,是怎么跨膜运动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在细胞膜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通道。这些通道就像机场的“员工专用通道”一样,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钠离子通道只认钠离子,钾离子通道则只对钾离子放行。

电压钳可以监测一个细胞上的所有离子活动,但是对于细胞膜上的这些“小门”,它就无能为力了。

1976年,德国生理学家内尔(Erwin Neher)和萨克曼(Bert Sakmann)对电压钳技术进行了改进。这一改进,说大也不大,却十分关键。他们不再把玻璃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内,相反,他们对玻璃微电极施加负压,使得细胞膜被吸附到玻璃微电极内。1981年,他们又改进了这一技术,使得这一小块被吸入玻璃微电极的细胞膜,在电学和化学上与其他部分隔绝。“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不管细胞膜上一共有多少离子通道、总的电流变化是多少,通过电学隔绝,我可以只观测被负压吸住的这一部分。使得研究单个离子通道,成为可能。[4]

(膜片钳示意图,图片来源:haikudeck.com)

这就是膜片钳技术,它是离子通道的研究第二次问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5]

总结

膜片钳技术出现后,很快获得了生理学家们的青睐。不过,膜片钳需要的仪器十分精密,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有价无市。就是你想买,也得等个几年。

(膜片钳系统)[6]

1987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之望教授,敏锐地觉察到了膜片钳技术的广阔前景,提出自行研制相关仪器。两年后,康华光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中国首台膜片钳放大器;又过了1年,中国的学者们用这台仪器,第一次记录到了神经细胞的单通道电流。为中国生理学科的崛起和人才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现如今,膜片钳技术已经大为普及,广泛活跃在离子通道相关的研究,比如细胞分泌、神经科学、药物筛选等领域。总有一天,膜片钳技术会过时。不过,两百年来的探索历程,数代学者们的心血,会一直被铭记。

参考文献

[3]BRETAG A H. The glass micropipette electrode: A history of its inventors and users to 1950[J].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 2017, 149(4): 417–430.

[4]HAMILL O P, MARTY A, NEHER E等. Improved patch-clamp techniques for high-resolution current recording from cells and cell-free membrane patches[J]. Pflügers Archiv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81, 391(2): 85–100.

[5]顾全保. 1991 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活细胞怎样与外界联系[J]. 科学画报, 1992(2): 4–5.

[6]BHARGAVA A, LIN X, NOVAK P等. Super-resolution Scanning Patch Clamp Reveals Clustering of Functional Ion Channels in Adult Ventricular MyocyteNovelty and Significance[J]. Circulation Research, 2013, 112(8): 1112–1120.

[7]周专. 李之望——当代中国生命科学黎明前的一位铺路人[J]. 生理学报, 2015, 67(002): 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