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小说,为何充满让人灼痛的悲剧性?

他是一位语言幽默、善于用现代叙述方式写现实题材,且较为另类的作家,他擅长写“人的苦难”,偶尔还会开玩笑说“大家见鬼了”的话,他就是著名广西作家鬼子。

鬼子的小说以直面现实、反映真实生活为主要特征。鬼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作品有自身的叙事特点,在同时代崛起的青年作家群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屠格涅夫语)。

他不动声色地用大家都熟悉的大众的语言真实地叙述着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真实可信、无比辛酸的悲惨故事,叙述表面虽平静如水,作品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给人带来深刻的反思。

鬼子把小说的根须深扎在底层人物的心底,把普通人对生的渴望、理想的追求和尊严的满足构筑在苦难的汪洋大海上,并最终以海对生命躯体的吞噬来结束人的种种欲望。苦难与灾难构成了鬼子小说中生命的本质。

鬼子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小人物的欲望往往很容易得到满足,鬼子不但不允许他们得到满足,甚至让他们为寻找这些微小的欲望的满足而被社会残忍地杀害。

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残忍的小说家,他的故事来自社会底层的人生,鬼子想要揭示的恐怕就是底层人们苦难的生存方式。他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他只是把这一切赤裸裸地展示在你面前。

于是我想到了那个词:悲天悯人。也许这就是悲悯三部曲的由来。他自觉地站在穷人立场上,替穷人打抱不平。他以自己的精神指向重新写明了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真正话语和角色定位。

在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话语和角色定位应该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古德勒所说:知识分子的功能在于主导批判性话语文化,也就是独立于主要权利系统,以其话语发挥社会监督和社会批判的作用。

如果有学者具有道德勇气,承担起社会良心的功能,敢于直言不讳地公开讲真话,不“为王者讳”,不“为尊者讳”,更不“为稻粱谋”,他们的作为就体现出了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

因此,他们自然会得到老百姓的真诚欢迎和喜爱。鬼子正是遵循这个原则,向世人证明社会转型期的作家们并非都是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热衷声色的软骨人。

鬼子的小说以刻画和塑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形象及其生存环境见长,小说始终关注着社会和人生的苦难,始终揭示着人间的不公,着力表现了当今中国底层民众的艰难竭蹶的生存境况。

呼唤人间正义,充分表现了今天时代的作家的良知,而鬼子因此也被称为晚生代作家中“在理解和表现当代中国人存在的苦难和苦难的存在方面”的先驱者。

正是基于对悲剧性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特质,使得鬼子的小说充满着一种让人灼痛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