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陈薇、李兰娟,抗击非典三大功臣齐上阵,与新冠交锋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全国万众一心齐上阵,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响应号召支援武汉,无论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像金银潭医院的张院长、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医生;还是那些为了研究出疫苗在争分夺秒的科学家,像,浙江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还是那些默默为了救援物资而努力筹备以及那些捐献出自己一份爱心的广大中国人,像东港环卫的老大爷、83岁拾荒的林爷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这就是中国,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温暖。这份温暖也将助力我们抗击疫情。

而此次疫情国家也派了一大批专家教授前往武汉一线,像曾光、高福等等。今天我来介绍三位国宝院士,大家应该知道他们。

首先当然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依然挂帅上阵,钟南山出生在了一个医生世家,他的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他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及培养研究生。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母亲廖月琴曾担任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钟世蕃

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于南京中央医院,因为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即紫金山)的南面,他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取名为“南山”。

钟南山受父母的熏陶,1960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从此开始来60年的医生生涯。

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2003年,非典来袭,在疾病最先爆发的广东,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呼吸科的代表人物,原本只在行业内享有盛名的钟南山被推到了台前。他公开质疑国家疾控中心的结论,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是冠状病毒感染,而不是衣原体细菌感染。

他更是主动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在非典期间他创下最高的非典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他面对世界各国媒体时直言:疾病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很快,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被撤换,我国抗非典战役打开了新局面,挽救了大批病人的生命。

后来,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

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84岁钟南山挂帅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指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且已经发生人传人,是二类传染病毒。钟南山以临床经验为基础进行了判断,对此次疫情的防控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后就是李兰娟院士,李兰娟院士最先提出封城武汉,阻止疫情扩散,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是医学界的一对佳话,夫妻双院士,郑树森主从从事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领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及移植后乙肝复发防治新方案。

而李兰娟则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每年死于肝病的患者约50万人。通常,肝衰竭有三大救治方法,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其中,人工肝是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途径,肝移植则是肝衰竭晚期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李兰娟和她的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工肝,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肝系统。这个人工肝支持系统称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或“Li-ALS”,在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重大突破。李兰娟通过人工肝救治重症H7N9患者,李兰娟和团队还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浙江科学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她还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李兰娟在多次疫情面前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非典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个时候她在浙江担任卫生厅长,2003年4月19日,浙江首次报告出现SARS确诊病例,李兰娟火速赶往病房,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火速下达三道指令:一,立刻将病人转移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二,找到所有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并予以隔离;三,研究人员连夜采样,对SARS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

仅用一夜,隔离千人,创造非典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而且她作为浙江人向浙江政府提出禁止活禽售卖,也得到批准,这也是浙江减少传染源的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李兰娟院士还承担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众多原创性成果,为中国传染病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2月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团队一行5人,从浙江杭州出发,驰援武汉,此前,浙江在危重症病例救治中,摸索出了一套叫做“四抗二平衡”的救治方案;这一方案已经用到浙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救治,李兰娟院士打算运用这套方案救治武汉危重病人。

最后是陈薇将军,陈薇出生于 1966 年,1988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后来因为对于科研的爱好,陈薇主动找到军科院,要求从军。

陈薇是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她研究的是和人有关的且有可能被制造成生化武器的病原体,寻找防御他们的疫苗和药物。除此之外,包括一些由牲畜传染到人身上的病毒细菌,也同样进入了陈薇的研究领域。

2003 年的非典肆虐,担任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主任陈薇和同事南下广州采集“非典”标本,一起攻关,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这是非典的元凶。

终于,陈薇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先证实她们正在研究的一种乙肝干扰素IFN-ω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对非典的元凶——变异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陈薇完成了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万名防范一线的医护人员的临床研究,这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后来,陈薇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因为卓越的成就功勋,陈薇荣升为少将。

陈薇少将26号进驻武汉,她们团队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这是该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陈薇团队目前在医院感染科病区设置检测室,与临床治疗零距离,实时评估治疗效果。他们还深入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取得了第一手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可以说,在这批专家院士的带领下,中国人万众一心,一定可以消灭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