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作相关的文章聚合
2010年底,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商科硕士研究生。在那个时候,和其他的毕业生一样,我不得不面临择业的选择。虽然大多数商学院的同学都找到了管理培训生的工作,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而自己迈出的那一步,也迫使我让自己“重启”。
“程序员去送外卖不是浪费人才吗?”在一片质疑声中,一群高学历的年轻人离开了互联网公司,去送外卖了。资本来来去去,企业死死生生,也许有人离开互联网公司送外卖更多是为了生计,但在很多人看来并非如此,这是主动换个活法开始。
到了我这个年龄段重新找工作,要不就很厉害,要不就很不厉害。而这两种人都不太受用人企业待见。太牛的角色企业怕用不长久,或者用不起;太差劲的又几乎等同于废物与闲人。人们常说深圳养少不养老。我觉得深圳是不养闲。短短几十天,几乎让我到了崩溃边缘。现实虽未到末路,但心理总有末路穷途之感。觉得自己无能无用,无为废物,严重不自信和自我怀疑。这对失业者的打击最大。
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年轻人肯学习,价值观和态度没问题,尽量让自己成长的快一点,尽量找一些能跟牛人共事的职场机会。年薪百万可能需要一些运气,但其实成长起来,还真的不太需要拼天赋。可能很多人觉得这跟天花板一样高,说真的,我十几年前共事过的年轻人(都是比我小十岁左右的),基本都已经跨过这个门槛了。
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毕业5年跳槽了24次。最短一次只做了半天。最长一次也不过4个月。可是,辞职一时爽,职业生涯成了火葬场。到现在为止我已经30岁了,一无所成,再去求职已经没有公司要了。作为一个自毁前程的人,我想以自己作为反面案例,告诉所有对冲动的、天真的、任性的、对职场一无所知的、抱着粉色幻想的、唯我独尊的90后几条泣血建议。
中年危机不仅会发生在男人、女人身上,还会发生在互联网身上。前段时间,互联网圈陆续发生了几个轰动事件,比如程序员集体抗议996,比如甲骨文大裁员。加之中年中层管理者被大厂清洗,很多人意识到,狂奔了20多年的互联网有点老了。
一想到要在5月份辞职,我就笑出了声,同事问我笑什么,我说你今天真可爱。
还记得之前在互联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珍惜生命,远离外包",听上去给人的感觉是外包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一旦进入将陷入万丈深渊。我以为,只要你了解了外包的本质,并且善于运用它带给你的机遇,有的时候外包往往会是你事业上的一个跳板。先不要拍砖,博主愿意分享自己和同事的一段经历,看看下面说的是不是有一些道理。
模糊的正确一个人的能力在职场上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习,也就是输入。第二个层面是执行,也就是输出。在学习与执行之间,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决策。
专业对不对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工作。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把唤醒沉睡用户,当成一个重要的事情,长期稳定的执行下去。挽回和唤醒一个老用户的成本还不到新用户的4分之1,能把沉睡的用户唤醒,就会为产品节省大量的成本。
中国的公司,尤其互联网公司里,总是流传着这样一则鬼故事:35岁以上的老员工,都消失了。
如果把“能够养活一家人”作为最低成功标准的话,那么大街上的普通人的创业成功率超过80%,而我们还用“创业九死一生、失败也正常”来安慰自己的无能,真tm窝囊。
阿里巴巴的每个人想要晋升下一个层级,都需要高两级的专业评委投票来决定,每次晋升都要掉层皮的,非常累心、累身体。对应的薪酬待遇也是有差别,我这里只是按照一个平均水准来描述。P4 大概的月薪应该是8K-12K左右,年薪在 10-15W 左右,P5 大概的月薪应该是12K-18K左右,年薪在15-20W左右...
从面试的难易程度看阿里 > 美团 > 头条 > 有赞 > 网易 > 曹操专车 > 美亚柏科。整个过程的体会是基础真的很重要,基础好了很多问题即使没遇到过也可以举一反三。另外对一样技术一定要懂原理,而不仅仅是怎么使用,尤其是缺点,对选型很关键,可以很好的用来回答为什么不选xxx。另外对一些比较新的技术有所了解也是一个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