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拳拳爱国心 化作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

作为传统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理志是关于古代疆域、政区、物产、地质、交通、风俗等内容的专业著作。古代地理志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正史所载,如《汉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二是地理学专著,以全国性的总志为主,如《三国疆域志》、《元和郡县志》、《肇域志》等。古代地理志中,现存最早且公认编得最好的一部,系大唐的名相所写。他呕心沥血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走下坡路的朝廷……

披肝沥胆绘地图

唐朝元和年间,藩镇割据,各自为政,无视朝廷。大唐日渐衰微,呈败亡之势。面对这种局势,宰相李吉甫夙夜忧叹,心痛不已。

“想当年,汉高祖攻占咸阳,丞相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秦朝的历史、地理典籍,了解全国的山川地势、户口虚实,最终帮助汉高祖定都洛阳,奠定大汉四百年基业。”深夜,长安城宰相府里灯火通明,李吉甫独对寒窗,喃喃自语,大唐要重振雄风,必须采取军事削藩;削藩必须了解对方虚实,如户口情况、山川地势,做到知己知彼。

想到这里,李吉甫忙回到书房,精心绘制河北道魏博镇六州的地图。绘制地图是他强项,这与李吉甫的家世和人生经历有关。

李吉甫画像。(网络图)

他本是赵郡赞皇(今河北石家庄境内)人,父亲李栖筠官至御史大夫。“官二代”李吉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读历史,对前朝史实典也故烂熟于心。这为他后来编写史地典籍打下坚实的基础。

出身名门,自强不息的李吉甫官运亨通,27岁就当上太常博士,49岁首任宰相,54岁再度为相。难能可贵的是,身居高位一直手不释卷,“唐宰相之善读书者,吉甫为第一人矣”(清孙星衍语),还笔耕不辍,编撰有《百司举要》、《六代记》、《元和十道图》、《元和国计簿》等典籍。

二次为相后,李吉甫把工作重心放在绘制全国地图上,挑灯绘图正是此时。

当时,河北道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得了重病,李吉甫向朝廷建议借机收复魏博镇,加强中央集权。为了让朝廷充分了解魏博镇的地理情况,他连着几夜绘制了河北道魏博六州的地图供战略参考,并在图下注明户口、地势等情况。

唐宪宗得到此图后,非常高兴,将它“张于浴堂门壁”(《旧唐书》)。812年,朝廷依据此图收复了魏博镇六州。

藩镇割据中的魏博镇六州。(网络图)

初战告捷,唐宪宗异常兴奋,连夜召见李吉甫,希望他依照魏博地图,编撰全国的地理总志。李吉甫回答“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后欣然受命。

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大的追求莫过于以死报君恩,李吉甫也不例外。已然染病的他不分昼夜地研究《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翻阅各地交上来的材料,呕心沥血地绘图。813年,42卷本的《元和郡县图志》诞生。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儿子吴元济向朝廷请袭父职,妄图继续割据淮西。李吉甫建议借机武力收复淮西,并愿意献上淮西地图作参考。不料,他修订完《元和郡县图志》的淮西地图后就油尽灯枯,病逝府中。儿子李德裕将此图献给朝廷。感其忠义,唐宪宗给李吉甫谥号为忠懿。三年后,在唐宪宗的主持下,李塑凭淮西地图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

李塑雪夜袭蔡州路线。(网络图)

地理总志创新法

《元和郡县图志》以其内容丰富、体例创新而备受后人称颂。

作为一部讲述全国地理的总志,《元和郡县图志》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把当时藩镇割据的“十道”(十个主要区域)进行分篇论述,这具有大一统的思想。书中对于汉魏、隋唐时期郡县的变革都进行详细记录。

内容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元和郡县图志》首创描述区域的“四至八到法”。所谓四至,是指某区域东、南、西、北四面所到的地方;所谓八到,是指在四至的基础上增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一共构成八面所到的地方。这种用文字精确描述区域大小、交通状况的专业方法,后来被《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记》等借鉴。

由于李吉甫写《元和郡县图志》的目的是“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所以书中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经世致用”的道理。在经济地理方面,此书记载了多种矿藏、农田水利等资料。比如邛州临溪县孤石山的铁矿,书中写“大如蒜子,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这些记录,可作为军事上武器打造的重要参考。

《元和郡县图志》对后世最大的影响,莫过于首创较完整的地理总制体例。此书以镇、府、州为纲,以郡、县为目,分别记述各区域的户口、沿革、山川、物产、古迹等,“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镇”,每镇都把地图放在前面。这种体例,既突出了疆域政区的主体,又使政治、经济等自然要素集于一体,一目了然,便于查询。后世的史书、方志多采用这种体例。所以,学者们称《元和郡县图志》开我国地理总志的先河,实是非常恰当。

《元和郡县图志》影印本。(网络图)

名相佳作流千古

《元和郡县图志》虽然在朝廷收复藩镇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到底无法挽救衰败中的大唐王朝。随着唐朝的灭亡,朝廷的诸多书稿也流落民间。三百多年后的1176年,南宋襄阳幕府张几仲无意间从好友程大昌处发现《元和郡县图志》的文字抄本,异常欣喜。张几仲字子颜,本是抗金“中兴四将”之一张俊的儿子,从小喜欢研究史地典籍。他将地图散佚的《元和郡县图志》重新整理,以《元和郡县志》刊刻发行于世。

此后,《元和郡县图志》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且传抄有误。清朝时,《四库全书》收录此书,并进行精心修订。同时,不少学者对此书进行精心校勘,考证补遗,再行印刻。嘉庆时藏书家孙星衍全面校订此书的各种版本,重新写序,刊印行世。道光时学者沈垚(yáo)则精心编撰《元和郡县志补图》,收入其作品《落帆楼文集》中。

再后来,战火纷飞,国内许多典籍都毁于兵灾,《元和郡县图志》也遗失了十多卷。1983年,在学者贺次君的精心编撰下,《元和郡县图志》收入《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并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不但参照《四库全书提要》及孙星衍、沈垚等人的版本进行修订,还收录多位名人的序、跋、解题等,被誉为目前最全、最好、也最为流行的《元和郡县志》版本。

历经千年,名相李吉甫其它几百卷书目均散落风尘,唯有《元和郡县志》得以流传至今,并随着科学的发展重新发出灼灼光辉。李吉甫若泉下有知,自己心忧天下的沥血之作虽然没能挽救唐朝,但能有此结局,也必将笑慰!

贺次君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网络图)

————————————————————————————

【参考资料】

1、二十四史之《旧唐书》,宋祁、欧阳修等编著。

2、论文《李吉甫与<元和郡县志>》,作者李志庭,《史学研究》,1984年。

3、论文《李吉甫和<元和郡县图志>》,作者何珍如,《文史知识》,1985年。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