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是因梅毒而死还是因天花而死?

公元1875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紫禁城内笼罩着一层悲哀的气氛,因为年仅十九岁、亲政还未满二年的同治帝载淳突然去世。

对于其死因,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死于花柳病。如《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载:“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将军凤秀之女),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太医知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持此种说法的还有蔡东藩的《清史演义》。

当然,同治帝载淳的死因还有其他说法,如死于毒疮。支持此说法的有当时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他在其著作《越缦堂日记》中就指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酉刻,上崩。先是十一月朔,……上旋患痈,项背皆一,皆脓溃,先十日己屡昏,殆不知人。”

第三种说法就是指同治帝死于天花。重臣、帝师翁同龢就持这种说法,写道:“十一月初二日,入至内务府大臣处,……见御医李德立、庄守和脉按言:天花三日,脉细口渴,腰疼耳脓,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滞干艳,证属重险,不思食,咽痛作呕。”“初八日,两宫皇太后在御榻上持烛令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观,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颜,温睟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同治帝被西太后“毒死”。

为何会出现这种说法呢?我们先来看看同治帝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吧。

原来当年咸丰帝热河驾崩后,由他当时唯一的、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年号同治。

同治登基后,尊封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即历史上的东、西太后。

为了遏制这两女人干政,弥留之际的咸丰尤在遗诏中宣布,由肃顺等八大臣顾命,以辅佐年幼的同治。但让咸丰没有想到的是,这八位顾命大臣,竟一夜间被两个女人击退,国政大权还是被东、西两太后把持。自此,两个女人以皇帝的名义行使太后职权,开始“垂帘听政”。同治帝载淳也正式成为傀儡皇帝。

按照清朝祖制,历代皇帝都是登基后即选陵址、建陵寝,同治登基自然不能例外。但同治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两宫太后却一直不开口提修建陵寝一事。

没得到太后的恩准,傀儡皇帝--同治帝自然不敢“造次”。

费行简在《慈禧传信录?穆宗致命》一节中说:“王庆祺革斥后,辄语人云,穆宗亲政后,太后仍多干涉,乃请修园为颐养计,意在禁隔,使勿再干政耳,竟为太后所觉,遂致奇变。”金梁的《四朝轶闻》、黄濬的《花随圣人摭忆》也都这样说。金梁说:“此说出自庆祺口,虽似妄言,证以沃丘(费行简)所述,则淫贪专恣之妇,其子固已先嫉之,不待后来德宗(光绪帝)戊戌围劫颐和园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