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监专权:拥立7个皇帝气死一个皇帝,一天内杀朝臣600名

大唐后期是一个很混乱的局面,唐文宗李昂,穆宗第二子,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唐朝后期,隐患丛生,矛盾激化,特别是宦官掌握了禁军,把持着朝政。不仅朝廷大臣的升降须由宦官首肯,就连皇帝的废立亦由宦竖操纵。党派之争十分严重,就我们所熟知的就有牛李之争。在这种混乱的背景下,大唐内部在悄然倒塌。而甘露之变更是让许多大官倒下了神坛。

甘露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宫廷中最为惨烈的流血事件,一日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皇帝也被宦官软禁。尊贵的、至高无上的皇帝怎么会被家奴们玩弄于股掌呢?

唐朝甘露之变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朝宦官的势力日益强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了定制,从此宦官的势力变得不可抑制。

从唐穆宗以后到唐亡,8个皇帝之中,有7个是由宦官拥立的。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也只得巴结、纵容宦官,如宦官杨复恭以拥立昭宗有功,自称定策国老,骂昭宗为负心门生,昭宗也无可奈何。甘露之变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在宝历二年,也就是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所杀,另一个宦官王守澄立了文宗为皇帝。由于唐文宗向来都不满宦官的专权,大臣郑注、李训等人知道唐文宗有反抗之心,于是便和文宗一起秘密谋划将宦官诛灭。

据记载,如果按照原本的计划,诛杀宦官的行动是有极大可能性成功的。但是作为计划的主谋之一,宰相李训的投机心理起了转折作用。看着完美的计划,想到成功后自己匡扶了唐王室,以后将史书留名,恭候万代,这个时候他就想自己独占这个功劳。

原本的计划是李训和翰林大学士、工部尚书郑注一起商量的,由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执掌军队,做外援。在王守澄下葬时,命宦官中尉以下级别的全集中于浐水送葬。然后由郑注率亲兵将宦官全部砍杀,一个不留。

但是李训因为投机和想独占功劳的心理,在没有通知郑注的情况下,自己临时改变了计划,和另一个宰相舒元舆,连同金吾将军韩约等人想出一计,就是谎奏说石榴树夜降甘露,祥瑞之兆,让唐文宗下诏仇士良一起去观看,然后埋伏金吾兵,找机会诛杀仇士良等宦官。却被仇士良发觉,此事败露,后来凡是与此次事变的大臣遭到诛杀,达数千余人。

在唐文宗大和九年,也就是835年十一月的政变宦官势力得到优胜,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员被杀。“甘露之变”最后的结果还是宦官获胜,唐文宗在后来,由于深受宦官的压制,郁郁而终。

至此,唐朝的统治更加黑暗,直到最后一位皇帝唐昭宗时期,内廷与外藩合力才最终铲除宦官实力,不过,这时的唐朝已经离最后的分崩离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