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来啦!你可别热着哦!

(图片来自网络)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同时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从这一天起便意味着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的到来,地表积温逐渐上升,天气逐渐炎热,桑拿天成为日常,因此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桑拿天来啦!

(图片来自网络)

小暑开始,全国各地的气候虽然炎热,但却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正所谓“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棉花在炎热的环境下开始结铃,而早稻也处于灌浆后期,对高温环境都有需求。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小暑前后江淮流域的梅雨时节先后结束,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集中性降雨;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高发期,华南地区则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开始连续晴朗高温。

天赐节——一个与小暑有关的节日

(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师徒正在晒干经卷,图片来自网络)

据史料记载从北宋哲宗皇帝起,民间便将小暑前后的六月初六定为“天贶(kuàng)节”。 “贶”即“赐”,即天赐之节,因宋代皇帝会在当天向臣属赐“冰缈”和“炒面”,故称天赐节。

当然,天赐节的来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相传当年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从西天取回的佛经,在回国的途中不幸堕入大海,经卷全部被海水浸湿。

恰好当日天晴日朗,阳光明媚,于是他们便把经卷平铺后晒干。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因这好天气来得十分及时,如同天赐一般,故而得名。

小暑民间习俗:“晒伏”

(图片来自网络)

民间则留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六月初六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书画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小暑怎么调理身体?

(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医学认为“春夏养阳”,小暑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除此之外,民间还讲求食补,通过进食不同的食物来度过这段时期,北方地区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图片来自网络)

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则会食用黄鳝、藕粉等食材,一方面这些食材属于时新;另一方面夏季还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进补。

而莲藕则具有清凉解暑助消食的功效,藕粉在清咸丰年间更是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是消夏的上品食材。

编辑:胡小雨

(作者:王维钧,历史学经济学科普作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