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历史的人说话都不可信?

在互联网,有这样一个强力的能胁迫用户分享自己新闻的句子:“不转不是中国人”。如果一则新闻后面加上这么一句话,那么这则新闻就会获得很可观的转载量。为什么它如此强大?因为它利用了一种叫做“中毒井”的逻辑思维陷阱。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种思维陷阱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怎么对付它?

中毒井

简单讲,中毒井是“对人而不对事”,它是一种提前把发表观点的人的黑历史提供给听众,来否定他人将要说的话的策略。

这种思维陷阱是一种逻辑谬论,不过它的逻辑推理形式没有任何问题。换句话说,它符合逻辑,只不过它是在大前提上出现了错误,所以如果人们识别不出它在大前提上的错误,那么人们就会遵从它的逻辑,从而掉入了这个思维陷阱,或者在不知不觉当中实施了中毒井引导的行为。

为了方便我们看到它的荒谬之处,以及识别这种思维陷阱,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推理方式:

1.大前提:具有某种黑历史的人是坏人,而坏人的观点或主张都是错的。

2.小前提:A君因为具有某种黑历史成为了坏人。

3.结论:所以A的观点或主张都是错的。

上面展示的推理过程完全符合三段论的推理逻辑,只不过它的大前提是错的,即:具有某种黑历史不一定是坏人,以及坏人的观点或主张有些是对的。然而如果有的人认为最开始的那个大前提是对的,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得出“A的观点或主张都是错的”的结论。

不转也是中国人

就如“不转不是中国人”这条讯息。他或她隐晦地提出了一个主张:“一定要转发这条消息”。如果我们猜到了他们的主张,那么我们就会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或是有的人会反驳他们“你们没资格命令别人”。

他们预料到了我们会有想法,于是就提前声明“你们不是中国人”,并企图以此阻止我们发言。

而这句话背后的三段论逻辑是这样的:

1.大前提:转发这条消息才是中国人,而且只有中国人的观点和主张才是对的(又或者,外国人的观点和主张都不可信)。

2.小前提:他或她没有转发这条消息。

3.结论:所以他或她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观点和主张都是错的。

前面那个大前提很明显是错的,也就是转不转发消息跟我们是不是中国人一点因果关系都没有,以及中国人的观点和主张不都是对的,外国人的观点和主张也不都是错的。然而如果一个人没能辨别出这个大前提的错误,那么他将会掉入陷阱,转发消息。

识别中毒井

顾名思义,“中毒井”指的是这个逻辑陷阱隐藏着某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毒素。比如,它故意调动他人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人的理性思考。因此识别它具有一定难度。

“不转不是中国人”这句话就是如此。这句话的作者利用我们对“中国人”身份的归属感,然后宣称我们不是中国人,以及表现得像是他主宰着我们的身份。而且他还利用了人们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等爱国情感,这让我们不可避免地产生抵触、反抗和焦虑等情绪,进而使我们在第一时间无法思考到文章观点本身的合理性。

不过经过前面大量的三段论分析等逻辑训练之后,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辨别这一思维陷阱。但除了训练,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来帮助我们识别这种逻辑思维陷阱呢?

我们可以根据两个明显特征来识别它。

第一个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短语,这前面也提到过:对人而不对事。这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鲜明例子就是“扣帽子”。

另一个特征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听我的就对了。

运用这两个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鉴别出 “不转不是中国人”在对我们进行情绪投毒,从而影响我们的理性判断。通过下“你们不是中国人”的结论来“扣帽子”;“转发了就是中国人”对应着“听我就对了”。

如何应对中毒井?

识别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应对它又完全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说,哪用那么麻烦,不理会这整条消息不就可以了。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直接忽视这种“无稽之谈”,但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避无可避。

比如说,在某些会议场合,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告诫:“在他(她)发言之前,我需要提醒一下,他(她)曾经闯过红灯,造成过严重的交通事故(或是其他黑历史)。”这就是一种“中毒井”式的逻辑下毒。

“中毒井”更常见的应用场合是辩论会一类的地方,辩论双方经常使用“中毒井”的手段来抹黑对手。例如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公开辩论当中,经常能看见这种策略:A候选人在B候选人要发表某些关键观点的时刻揭露B的黑历史。在这种情况下,B候选人必须得直面对方的思维陷阱。

有的人或许会想:“直接揭露他(她)的目的不就可以了”或是“以牙还牙”,然而这不仅正中对方下怀,还会直接导致观众掉入陷阱,因为中毒井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即将讨论的观点上转移开来。

所以,假如B候选人选择说“别上当了,他想转移你们的注意力”或者以牙还牙,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B候选人的观点上,那么A候选人将很可能赢得这场辩论。

那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只要我们一口咬定我们的黑历史跟我们观点的对错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可以了。这在我们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也适用。

因此B候选人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承认自己的过去,然后声明这段黑历史跟观点的对错毫无关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