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起源于何时?

安全带是我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东西,但是总有一些朋友为了图省事,开车的时候并不会每次都使用安全带,更有甚者会买来防止车辆报警的安全带替代插头来自欺欺人,这种做法显然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

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它的诞生早于汽车。早在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

190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竞赛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世界上安全带的标准形式是尼尔斯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这种汽车安全带开始为人接受始于1967年,尼尔斯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当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数字清楚显示,三点式安全带不但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降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机会,更能够保住性命。

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及方式

自安全带面世以来至今,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装进全世界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或是往返月球13次之多。然而,最重要的是40年内无数生命因而获救,证明三点式安全带是有效的单一汽车安全设备。

安全带的装置里面有一个卡轮,如果快速的拉动安全带,比如说发生车祸的情形下,里面的卡子会由于安全带滚轮的快速转动而被离心力带出,迅速将安全带锁死,把座位上的人员固定在椅子上。待冲击峰值过去,或者人已经能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时安全带就会放松以免压伤人的肋骨。从以上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目的。

安全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其实,这完全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而安全带能将人束缚在座位上,它的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然而由于观念的滞后,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在市内行车,时速不会太高,所以没什么机会能用得着安全带。其实,当车仅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身体前冲的力量就会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其冲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安全带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

还有一些人认为,车内装备有安全气囊,所以就没必要系安全带了。其实,单纯依靠安全气囊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气囊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丝毫没有安全带的牵引缓冲而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气囊上,对身体也会有严重的损伤。所以,安全气囊是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起到其"安全"的作用的。

据统计,由于系了安全带而在交通事故中幸免于难的乘员约占30%。也就是说,小小的安全带救了近三分之一驾车人的命。所以,您千万不要嫌麻烦,举手之劳,也许就能保住一条命。套用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宣传语:为了您的安全,请系好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的相关知识及法规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

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

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汽车乘员必须要佩带安全带的规定;

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安全带提醒装置

对于车祸事故中的乘员,正确的使用安全带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一结论已得到大家的公认。调查表明,大多数不系安全带的乘员在受到适当的提醒时是可以系上安全带的。安全带提醒装置(SBR)就是用于提醒这些乘员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提醒装置SBR(Safety Belt Reminder)是当驾驶员和前排乘员没有使用安全带时,提醒驾驶员和前排乘员的系统。该系统由探测未系安全带的传感器和两级提醒驾驶员的信号(第一级是视觉信号,第二级是视觉和听觉信号)所组成。

在欧洲新车评估计划(EURO NCAP)中,要求对于前排乘员座椅使用状态必须被监测到,体重比较轻的百分之五的小个子女性(5th percentile)除外。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在现实世界中也没有灵丹妙药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开车是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有的人天天开车,有的人可能一年也开不了几次,但是无论您的驾驶技术如何,道路拥堵程度如何,还是衷心的奉劝您,只要您握上方向盘的时候,就捎带手把安全带也系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