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禁毒日】接种“抗毒品疫苗”,帮助瘾君子戒毒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在联合国的官方网站中文版上,这个纪念日的全称是“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联合国于1987年正式确立了这一纪念日,以期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从1839年6月3日开始,持续了整整23天,在当年6月26日结束,这一销毁毒品的行动在全世界都颇负盛名。


毒品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治理毒品问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制毒、贩毒、吸毒的各个犯罪环节入手,进行打击和管控,戒毒正是治理毒品问题的多个方面中的一个。

戒毒过程可分为脱毒、康复和回归三个阶段,脱毒指的是在短期内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多数戒毒人员均可顺利完成脱毒。然而,戒毒人员在脱毒后复吸的几率非常高,而且一旦复吸,再次戒毒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解决复吸问题才是戒毒成功的关键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正常人的大脑通过产生、传递、接收多巴胺的过程来形成兴奋、开心的情绪。但在长期被毒品控制的大脑里,正常的多巴胺途径持续受到干扰,逐渐产生了一定改变。即使在脱毒后,这种改变也无法很快复原,大脑因此感觉不到“快乐”,便不断催促着躯体去重新使用毒品,以找回快乐的感觉。


试图通过“抗毒品疫苗”来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并降低戒毒后复吸几率的“免疫戒毒治疗”,是免疫学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常见的滥用药物包括鸦片化合物(包括吗啡和海洛因)、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冰毒)等,科学家们研发抗毒品疫苗的工作也主要针对这些药物。[2][3][4]

抗毒品疫苗的原理,是用蛋白质与某种毒品中的特定基团或这种毒品的代谢产物相结合,形成一种人造的大分子物质,这种大分子物质能像普通疫苗一样,诱导人体产生针对这种毒品的特异性抗体,就像预防疾病的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一样。产生特异性抗体后,抗体就像是“巡逻兵”,在血液循环中游走,再有该种毒品进入血液,抗体就会迅速冲上去“抓捕”毒品,不让它顺利发挥功能。[5]

例如英国早年研制的一种治疗性可卡因抗毒品疫苗TA-CD,就是由琥珀酰去甲可卡因与重组霍乱毒素B结合,再加入氢氧化铝为佐剂而制成。可卡因成瘾者接种2针TA-CD后14天,血液中即可检测到针对可卡因的抗体,三个月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可维持一年左右。[6]


细胞膜上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叫做受体。绝大多数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发挥功能,都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的帮助。受体具有特异性,就像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细胞膜上千百种不同的受体,对应的是千百类不同的物质,只有结合到匹配的受体上,物质才能启动细胞,进而发挥功能。

人体自身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结合相应的受体,才能启动各项生理反应。外来的病原微生物和有细胞毒性的化学物质也利用了受体,它们模仿人体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到本应该与自身信号分子结合的抗体上,就像是窃贼偷配了钥匙,偷进家门后为非作歹,启动一系列病理、毒理反应。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了保护大脑,血液并不直接与脑细胞接触,而是存在一层“血脑屏障”,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

正常情况下,吸毒者吸食或注射毒品后,毒品分子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来到脑部,穿过血脑屏障后,与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的受体结合,“劫持”神经系统,最终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改变吸毒者大脑的“奖励机制”。原本人们会为了赢得比赛、吃到美食、遇见心上人等事感到快乐,但被毒品改造过的大脑,却会因为吸毒而感到极度愉悦,渐渐地便形成了毒瘾。

当人体内有了针对特定毒品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一旦发现了这种毒品,就会迅速结合上去,就像用防爆围栏将炸弹包围起来。原本毒品是小分子化学物质,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去毒害大脑,但抗体和毒品结合到一起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分子,这个大分子会被血脑屏障拦在外面。

毒品无法进入大脑,也就不会再侵害脑细胞,久而久之,不再受毒品滋扰的大脑,就能够逐渐修复原本的奖励机制,对毒品的渴求就能慢慢降低,最终实现彻底戒除毒瘾的目标


早些年,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美沙酮等替代疗法来帮助戒毒,美沙酮疗效较好,但必须长期服用,且美沙酮本身仍有一定的依赖性,可谓令人从毒瘾变成药瘾。

纳曲酮、纳洛酮等受体拮抗剂也被用于戒毒药物治疗,可以竞争毒品所需结合的细胞膜受体,这样一来,吸毒者服药后,即使吸毒也无法体会到毒品带来的快感,与抗毒品疫苗相似,达到防复吸的目的。[7]但是受体拮抗剂也有其缺陷,一方面如果吸毒者本身意志薄弱,未能坚持服药,就会走上复吸的路;另一方面,受体拮抗剂将毒品需结合的受体关闭了,但也就同时关闭了这一受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与这些药物相比,抗毒品疫苗具有更安全、更可控的特点。抗毒品疫苗利用的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无依赖性,不需另行戒断。疫苗按要求注射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保持数月甚至一年以上,避免了不按时服药造成的复吸。同时,血液内的抗体结合毒品,使得毒品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不会影响脑细胞的相关受体,也就不会阻碍神经系统正常工作。


目前,针对海洛因、可卡因、吗啡等毒品的疫苗多已进入临床Ⅲ期实验阶段,但仍需更多的研究和改进才能真正实际应用,针对甲基安非他明等毒品的疫苗研制也取得了突破。[8][9]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针对各种毒品的抗毒品疫苗都能问世并成功走向临床,从而帮助人类更好地战胜毒品!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官方网站中文版 https://www.un.org/zh/events/drugabuseday/index.shtml

2. Shen XY, Orson FM, Kosten TR. Vaccines against drug abuse. Clin Pharmacol Ther. 2012 Jan; 91(1):60-70. doi: 10.1038/clpt.2011.281. Epub 2011 Nov 30.

3. Kosten T, Domingo C, Orson F, Kinsey B. Vaccines against stimulants: cocaine and MA. Br JClin Pharmacol. 2014 Feb; 77(2):368-74. doi: 10.1111/bcp.12115.

4. Stowe GN, Vendruscolo LF, Edwards S, Schlosburg JE, Misra KK, Schulteis G, Mayorov AV, Zakhari JS, Koob GF, Janda KD. A vaccine strategy that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heroin. J Med Chem. 2011 Jul 28; 54(14):5195-204. doi:10.1021/jm200461m. Epub 2011 Jun 30.

5. Alving CR, Matyas GR, Torres O, Jalah R, Beck Z. Adjuvants for vaccines to drugs of abuse and addiction. Vaccine. 2014 Sep 22; 32(42):5382-9. doi: 10.1016/j.vaccine.2014.07.085. Epub 2014 Aug 8.

6. Kosten TR, Biegel D. Therapeutic vaccines for substance dependence. Expert Rev Vaccines. 2002 Oct; 1(3):363-71.

7. Watkins LR, Hutchinson MR, Rice KC, Maier SF. The "toll" of opioid-induced glialactivati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pioids by targeting glia. TrendsPharmacol Sci. 2009 Nov; 30(11):581-91. doi: 10.1016/j.tips.2009.08.002. Epub2009 Sep 15.

8. Kosten TR, Domingo CB. Can you vaccinate against substance abuse? Expert Opin Biol Ther.2013 Aug; 13(8):1093-7. doi: 10.1517/14712598.2013.791278. Epub 2013 Apr 18.

9. Shen X, Kosten TR. Immunotherapy for drug abuse.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11Dec;10(8):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