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除料事如神的孔明外,还有用兵如神的此人从未吃过败仗

魏文帝曹丕去世时,受遗诏辅政的一共四人: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

忠于曹魏的猛将谋臣多如牛毛,曹魏的统治地位如日中天。

司马懿虽是重臣,但远未达到自成一家的势力。

曹丕年代,司马懿渐渐从幕后走上前台,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积累着他在朝中、军中的威望和地位,不敢稍有疏忽。只要一次大的败战,他的政治资本就全部清零。

前车之鉴就是曹魏大司马曹休,夸下海口:愿率健卒虎步江右。不料被吴将周鲂欺骗,大军中埋伏,被吴军打得大败,不但一世英名付之东流,自己也一命呜呼。

司马懿深明这个道理。统军之后,小心谨慎,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必发扬已之长,揭晓敌之短。

招数总是打在敌人的七寸处。故能屡建奇功,功名日隆。司马有名的几战,最能体现他的本事。

▲司马懿,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1、擒孟达

魏明帝太和元年,司马懿驻扎宛城,总督荆、豫二州军事。新城太守孟达,本来是蜀国叛逃过来的,很受魏文帝曹丕的宠信。但司马懿很不看好他,认为他言语乖巧,不能信任。

如今曹丕已死,原来和孟达交情很好的大臣夏侯尚、桓阶都已死去。司马懿又成为他的顶头上司,孟达感觉很不好受。

蜀相诸葛亮趁机诱导孟达,让他再次反水,为蜀汉服务。孟达动摇,同意举事。司马懿得到孟达的手下申仪的密报时,孟达已经准备初成。司马懿一边给孟达去信,安抚这个善变人的情绪。一边迅速调动兵马,日夜兼程,奔赴新城。

按照孟达的估算,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新城一千二百里。知道孟达叛变,司马懿要从宛城向洛阳的皇帝报告,再回到宛城发兵进攻新城。来回一耽搁,要一个月的时间,那里我老孟的一切工作早就安排就绪了。

司马懿根本没去洛阳,直接发兵,倍道而行,八天就杀到新城脚下!目瞪口呆的孟达惊叹:“怎么来的这么快!”司马懿还有更快的,他八道并进,猛攻新城。十六天拿下城池,擒斩孟达,传首京师。

这一战,司马懿短时间内一下子平定了西南的不安定因素,出击快、准、狠,如鹰鸷扑小鸟般给了孟达致命一击。手段超快炫目,非同一般。

后来他自己解释说:

“新城一战,我军的粮食只能支撑一个月。孟达的粮草储备可用一年。一个月和一年比较,能够不快吗?我军兵力四倍于敌军,四比一对战,即使死伤一半还是可以干掉他。之所以这样不计成本地快攻猛攻,是和粮草比赛时间嘛!”

以已之长攻敌之短,是真高手。

▲司马懿,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2、平辽东

魏明帝景初二年,长年处于半独立状态的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叛魏。魏明帝派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进攻四千里之外的辽东。大军临发时,魏明帝问司马懿估计要多少天才能平定此乱。司马懿说:“去一百天,攻打一百天,回来一百天。中间休息整顿六十天,算下来,一年时间够了。”

果然一切在司马意料之中,公孙渊派数万大军依辽水筑起围堑二十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将军们要进攻敌人的堡垒,司马懿分析说:“这样做正是敌人希望所在。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这里消耗我军的实力,拖住我军。现在敌军大军驻所此地,老巢襄平一定空虚,我军只要直指襄平,敌军必乱,那时来找我军决战,我军必胜。”

于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进攻堡垒,大军却偷渡过辽河,直逼襄平。辽东军不得不出堡垒追击魏军,司马懿挥军痛击,大败辽东军,三战皆捷,乘胜进军,包围襄平。

▲司马懿,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从七月开始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平地水深一尺多。襄平城里守军看到还和魏军隔着水,就不时出来砍树割草,放马找粮。司马懿却命令魏军不移营,也不打扰出城的辽东军。

大家都不理解,司马懿告诉大将们:

“这一次征辽东,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老问题。我出兵担心的不是敌军来战,担心的是敌军逃跑!现在我军粮草充足,兵马未必比敌人多。敌军人马不少,粮草却不多。目前凭借人多和大水,还不投降。现在就是要示弱给他们看,让敌人安心不走。天气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到时敌人缺粮自乱。一举就可攻克。”

雨一停,水退了下去。司马懿收紧包围圈。起土山,挖地道,冲车钩橹等开动起来,猛攻襄平。城里粮草已尽,人心大乱,连连派人求司马懿解围,然后他们就投降。

司马懿毫不留情,斩了使者,告诉公孙渊:“打战的策略无非五招,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投降和死亡两条路!你要么自己绑着来投降,要么就死路一条!由你选择。”

公孙渊选择了突围,被魏军斩于梁水之上。襄平投降,公孙渊伪政府成员全部杀掉,司马懿还杀了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人,把尸体堆城山,筑为“京观”,以震摄辽东人心。

这一战彻底解决了困扰曹魏政权数十年来的辽东问题。司马懿用兵如蟒蛇一样缠绕住敌方,渐渐收紧,最后困死敌人。依然是用自己兵不多于对手,粮草却多于对手的条件,消灭了敌人。

▲司马懿,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3、守祁山

当然司马懿经历最有名的战斗,是在西北战场和蜀汉诸葛亮的对决。

诸葛亮可不是孟达、公孙渊之辈可以比拟的人物,从魏明帝太和二年开始,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

曹魏在西北方向的将帅张郃、曹真、郝昭、王双、郭淮等都和蜀军交过手,兵不解甲,马不卸鞍地打了几年。曹魏军败多胜少,大家都吃尽了孔明先生的苦头。

有关三国的历史记录都是晋人写的,大家都为尊者讳,对魏军、司马氏的败战写的少,胜战写的多。即使在这种记录下,还是掩盖不了诸葛亮屡战屡胜的消息。

总之,魏蜀对决,魏军处于下风。

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督西线战事,走上了和诸葛亮直接对话的位置。

魏明帝对司马说:“西边战线吃紧,除了你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司马懿走马上任,就牢牢抓住蜀军的短板——粮草问题开始做文章。

▲诸葛亮,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蜀军来自千里之外,以客军进攻魏军。利在速战速决,关键问题就是粮草供应不上。

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运粮食,又派士兵在渭水河傍屯田耕作,想自给自足,都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司马懿的魏军在本土作战,本来兵马就比蜀军多,粮草依托后方又很充分。

野战打不过你,我就守住关隘,坚壁拒守,以逸待劳。一个字“拖”。

两军相持在五丈原,诸葛孔明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行头,这事做的毒了。“是男人你就出来干一战。”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心中大怒,脸上还是嘿嘿笑。

魏军将士怒了,都督你畏蜀如虎不怕别人笑话吗?这诸葛亮打都督的脸就是打我们的脸!强烈要求出战!

司马懿立刻给魏明帝上表要求出战。魏明帝派以原则性最强的大臣辛毗代表自己到前线来,一声令下,不许出战!

蜀军的侦察兵回来向诸葛亮汇报,“有一个倔老头,手持黄色大斧,站在营门不动。魏军都不敢出来。”

诸葛亮说:“这个老头儿,一定是辛佐治。”

他对姜维等人说:“司马懿本来不想交战。请战是为了向部下秀一秀肌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的拿我有办法,根本不需要千里之外去请命嘛!”

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想当年司马擒孟达时,那里有请示汇报过嘛!

司马懿给魏军将士们一个台阶下了,不是我不出战,皇帝都派辛毗持节监督着呢!和蜀军耗下去吧!

就这么拖着,蜀军粮草吃紧的老问题又来了。

诸葛亮费尽心机激不出魏军交手。身体也累倒了,终于相持百多天后,病逝于五丈原,一代英杰,人中之龙的诸葛亮就这么让司马懿给拖垮掉。

蜀军退军后,司马懿去视察诸葛亮的营垒,大为赞叹:“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94年版《三国演义》剧照。图源网络

而曹魏军在司马懿等人的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迫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司马懿从军以来,没有打过败战,就在善于发挥我军的优势,攻击敌军的不足之处。

两军对决,总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观察敌人的短板,从而制服敌军,取得胜利。

到司马懿死的时候,经过几十年在军政界的卓越表现,司马氏已经培养有一大批效忠于自己的人才,在军队和政府中都拥有很强的实力人气。

最后曹魏的当权者曹爽集团防范不用司马懿时,已是尾大不掉,渐成气候了。终于反戈一击,拿下曹爽,曹魏政归司马氏。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米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