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功夫在最近刷屏了,关于中国武术到底行不行的争论层出不穷。
事实上,关于中国功夫实战性到底有多强的验证很早就有。目前可查的资料显示,从1921年开始,中国功夫就在向同属传统武术的泰拳发起挑战。除了1922年,流亡泰国、本有武功,并拜华裔泰拳宗师为师的李德与泰拳手打平之外,其余
皆遭惨败。
从1958年到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和台湾组织的数次中国功夫与泰拳的比赛,也仅有一场平局,其余都告失败,而且输得相当惨,最短的一局仅仅坚持了20秒。
也许是因为对泰国不感兴趣,并没有什么大侠挺身而出,像教训欧洲大力士那样把泰拳选手打倒在地,扬我国威。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接下来你将看到:
● 泰拳的诞生,也有500年了
● 泰拳为什么会强大起来?
● 与泰拳相反,中国武术逐渐变成“花架子”
对泰拳深有研究的的特约值班编辑 / 杨添
泰拳的诞生,也有500年了
-+-
泰拳,在泰语中称为“摩易泰”,是泰国的一种传统拳术,因为在格斗中能将拳、肘、膝、脚人体上的各个部位灵活运用,所以也叫“八臂拳术”。
虽然不像中国武术有上千年的深厚积淀,但泰拳从其诞生到现在也有5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泰国的传统武术。
因为泰国早期的历史资料都在战争中被毁,所以泰拳的起源已经没有史料和文献档案可以查到。所以如今关于泰拳的历史,大部分是泰国的民间记载、欧洲旅行家们的著作和中国或缅甸的历史资料拼凑出来的。
在众多说法中,比较靠谱的一种认为古代的泰拳是由一种叫“藩蓝”的古拳演变而来。1518年暹罗王改革兵制后有了泰国第一本载有拳法的兵书《制胜术》,这本书收录了古拳法“藩蓝”。
16世纪末,为了提高泰国军队在战斗中的徒手格斗能力,“藩蓝”被列入泰国军事训练项目。到了泰拳鼻祖乃克侬东时代,他将流传泰国的古拳术整合并且发挥独特的近身内围缠斗技术,确定了泰拳的体系,古泰拳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泰拳基本的战斗体系,并沿用至今。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泰国在著名的五世王朱拉隆功大帝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改革,力求像日本明治天皇那样带领国家步入现代化。从小接受英式教育的他对泰国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造,而当时国名还叫做暹罗的泰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特别之处并不多,唯独对于泰拳的记载很感兴趣。
● 泰国改革之父五世王朱拉隆功大帝
朱拉隆功自幼也练习击剑和暹罗传统武艺,登基之后在宫中侍卫中选拔拳术优秀者,推广泰拳,虽然当时拳击比赛已经兴起于欧美,但当时的暹罗人觉得与他们每逢节庆庙会举行的庙会拳赛没有太大差异,而且远没有四肢并用的泰拳来得精彩。
国王朱拉隆功在1898年开启了“皇廷拳师”制度(现已取消),每逢国宴或者皇室庆典,在宫廷内比赛的优胜者获得年俸、免去税金,这在刚刚废除奴隶制的暹罗来说,是很高的荣耀了。
泰拳为什么会强大起来?
-+-
在朱拉隆功驾崩之后,六世王瓦差拉冗继位。
这时候的暹罗内忧外患,如果不加快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增强国力,很容易被虎视眈眈的殖民者侵略。
所以他比父亲改革更加彻底,这位曾在英军中短暂服役过的国王在上任后将宫廷跪礼废除,让暹罗人民第一次在国王面前站了起来。
1912年,拳击比赛第一次传入泰国,拳击比赛的规则和相对安全的竞技模式令新国王印象深刻。加上1917年暹罗参加一战,暹罗远征军在法军中表演拳术,大获欧洲好评,引起欧洲体育界的重视。所以六世王开始改造泰拳,即展开泰拳规范化、职业化的尝试。
我们可以从上世纪20年代的录像中看到,当时的泰拳手没有戴拳套,在拳击擂台上用古典的泰拳桩步法(马形)试探靠近,然后快速的冲击,手部交叉撞击后又分开。
看得出当时拳手很不适应这样的规则和擂台形制,场面也很难看,但不难看出泰拳的职业化、规范化之路正在展开。
泰拳后来的发展离不开军队的影响。为了尽快创立西方近卫军体制,同时吸引进步的年轻精英,六世王组建了自己的近卫兵团
“野虎团”。
●拉玛六世王创立的野虎团开创了军队参与泰拳运作的历史
1920年由野虎团统领总监,在玫瑰园学府广场举行的筹募基金拳赛成为了泰拳职业化历史上重要里程碑,这场比赛不仅规模空前,野虎团作为赛事承办和组织者也开辟了军队运作泰拳的历史,时至今日,泰国拳界的幕后势力依然是泰国陆军,这一点也就是从那次比赛继承下来的传统。
1928年,在比赛中有拳师死亡,于是拳手们开始去麻绳改戴拳套,更好地保护拳手们的安全。后来比赛时间也确定为5回合,一直到1937年泰国政府统一规定了比赛的规则和形式。泰拳职业化确立,古泰拳竞技正式完成了向现代竞技泰拳的转变。
这种最早由民间不定期举办的拳赛形式,慢慢过渡到统一职业化雏形。现代泰拳在规则和形式上彻底摆脱了古代泰拳中的野蛮行为,禁止使用挖眼、口咬、击阴等招式。
泰拳手也和西方的拳击手一样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通过不断训练和比赛来提高硬度、膝法、扫踢时机和抗击这些技术,这些都是有一套完整方法的。他们在正式比赛中要做的就是在规则范围内,用一切办法击败对手。
甚至泰拳技术的体系也因为拳击的介入开始起变化,拳架开始伸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时候的泰拳早就经过改造脱胎换骨,和欧美的拳击运动非常类似了。
期间虽然因为二战的原因停止了一段时间,但是战后,1946年曼谷迦南隆拳场的建立标志着泰拳
正式进入了职业化时代。
与泰拳相反
中国武术逐渐变成了“花架子”
-+-
中国武术的发展则和泰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中国武术在最初出现是用于战争的,目的就是击败对手,获得胜利。
后来随着发展,武术的实战目的减弱,退出战场以后的武术,由于一个特殊阶层(镖局)的诞生,进而诞生出武行这个阶层,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力量,很多旧时的规矩也留下来了,变成一套约束练武人发展的东西,有好也有坏。
近代化到来,武术实战的土壤进一步消失,慢慢地有向花架子发展的趋势。而新发展的中国武术又强调套路、招式,并注重美观、好看,所以就越来越
中看不中用。
● 民国时期武术练习者的留影
其实远在在明朝,戚继光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他当时就对军人说:
“凡比较武艺,勿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扔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
到了民国时期,天下动荡,武行虽然有过短期发展,但是民国举行的国考擂台赛上,传统武术拳师表现非常堪忧,获得第一名的朱国富也是有西洋拳击的底子。
而武术在民间也变成了一种强身健体的形式,甚至在很多地方变成了健身操。民间的武术高手们也不会再将武术使用到实战当中,教授给徒弟的也都是一些招式和套路。
建国后武术同时成为了一种体育项目,但和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这些项目不同,武术比赛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表演,即使有对练存在,也大都是切磋套路、招式,并不是真正的对打。裁判会根据选手的演练水平打分,最后评出冠亚季军,从这种角度上说,武术比赛更像是体操比赛了。
“武术运动拥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的功能,适宜任何年龄层次的人群参与,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其他项目不具备的特点。”这是时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对武术运动的评价。
这么看来,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观赏性和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和泰拳对实用性和对抗性的注重是截然不同的。好看的中国武术在擂台上打不过凶狠的泰拳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当然,随着后来中国武术界将讲求实用的散打从传统武术中分离出来,并加以专业的训练,中国搏击运动员近年来已经不止一次在对抗中击败泰拳选手。只有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大量的对抗实战,才能让自己的技术获得真正的实战能力。
参考资料:
常子健:《从八极拳与泰拳的比较研究析论传统武术的发展》,西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白继森:《从散打与泰拳的对比研究析论散打的发展》,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范海彪:《泰拳的技术特点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