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那么深,施工人员是如何将光缆铺设在海底的?

深海电缆容易被船只或潜艇刮到吗?

首先,船只和潜艇刮到电缆可不是小事,大概一年多以前,一位海南船长就因为捕鱼作业时切割光缆这件事,被判268.6万赔偿金和7年有期徒刑。因为,埋了光缆的地方是禁止抛锚区域,船只停靠和捕捞造成的光缆损坏都将受到严厉处罚,而潜艇则可以根据海底电子地图规避海缆区域。

船只和潜艇刮到电缆的情况,通常只有在浅水海域才可能发生,深海区域其实比浅水海域安全得多。这便是为什么放置在浅水海域的电缆,其粗壮程度可与成年男子的胳膊相提并论,而深水海域的电缆直径往往还达不到20毫米。

而且,即便真有想要破坏电缆的人,他也很难下到放置了电缆的深水海域。其次,在深海中放置的电缆,虽然纤芯看上去跟头发丝一般粗细,但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保护并不容易被损坏,远比大家在陆地上看到的电缆结实得多。

实际上,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跨国信息传输,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海底光缆实现,越洋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占比更是达到了99%。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怎么把电缆和光缆混在一起了,其实,传统海底电缆就像是海底光缆的大哥,海底光缆的名字又叫做海底通讯电缆,只不过有了光纤技术加持。早在1850年的时候,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就将法国加莱和英国多弗两地的信息交流连接起来,而第一条链接纽芬兰和爱尔兰的洲际海底通信电缆,则是在1858年完成铺设。

为什么要在深海中放置电缆?陆地上不好吗?

的确有镜头捕捉到鲨鱼咬坏海底电缆的情况,但自2006年以后,海底鱼类动物和鲨鱼对电缆的损坏概率就已经低于1%,这与海底光缆的基本结构很复杂有关,除了最里面的光纤束,外面至少还有烷烃层、聚乙烯层、钢绞线层、聚酯树酯或沥青层、聚碳酸酯层、铝制防水层、铜管或铝管和石蜡这些组成部分。

海底光缆不仅结构牢固,使用材料也比较轻,而且,它们还有陆地光缆无法具备的优势。比如,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远没有陆地跨度那么大,在铺设电缆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挖很深的坑道,又或者是修建支架来支撑。

其次,埋设在海底的电缆不容易被人类的生产活动干扰,如果没有发生大型海震,普通风浪并不足以对其产生明显影响。

简而言之,海底光缆就是比陆地光缆的实施更便捷,不仅投资相对更好,而且建设速度也会更快。与此同时,海底电缆的安全稳定性也相对更高,不仅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还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没有突发意外的情况下,海底光缆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达到25年左右。

海底电缆是如何被铺设在海底的?

海洋各处深度不一,大家觉得浅海区域可能还好一些,那些深海区域是如何完成电缆铺设的呢?这个时候就要说到海缆施工船,缆线在铺设之前就放置在船体中央区域巨大的圆形卷线盘装置之中。而我国的“启帆9号”(可承载5000吨海缆)就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载缆量最大的海缆施工船。

海缆施工船需要驶出海岸适当距离之后开始投放光缆,投放的过程中需要每间隔一段距离固定一个浮筒,目的是为了固定已经投放的缆线保持漂浮状态,以便等到牵引装置将缆线一端固定在岸边以后再将浮筒拆除,拆除浮筒之后的缆线就会因为自身重力作用而沉入海底。而最后一步,便是通过埋设犁(施工船尾部)将缆线埋入土里。

这个过程中,沙地和淤泥地带需要通过高压冲水形成2米深沟槽,在黏土和珊瑚礁区域,则需要用切割机开辟一条达到0.6米到1.2米深的水槽进行自然回填。当然了,如果海缆埋设区域刚好是坚硬的岩石地带,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电缆上覆盖硬质物体来进行保护,比如水泥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