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 大冬天酒肉是怎么发臭的?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天,居长安已达十年的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贫富悬殊的状况。这两句诗也被视为响彻千古的名句。通常我们对诗中“酒肉臭”三字都是望文生义,把“臭”字当作腐臭、臭烂的意思,“朱门酒肉臭”认为是豪门权贵酒池肉林多得腐烂发臭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网络图

要明白真正含意,那么要先了解“臭”字的本义。“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孟子》中有“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再如《易经》中有一句“其臭如兰”,兰花的香气是有鼻共享的。可见“臭”字的意思一是指气味的统称,二是指香气。这两种用法在当今粤语的俗话中仍然可见,比如说兰花臭,就是说兰花味。

明代诗人叶敬平拜访友人,写过“未进君家门,先闻酒肉臭”,显而易见,所谓“酒肉臭”,实际上是指酒与肉发出的气味或者香味飘溢于空气之中。因此,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其意应为:豪门权贵府中飘出的酒与肉的气味或者香气,而路途上却是冻死、饿死的穷人。对照鲜明,鞭辟入里。

“臭”字的内涵何时发生了变化不得而知。再说,即使肉会发臭,酒是不会发臭的,酒只会越陈越香;而且“路有冻死骨”说明这是寒冬季节,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肉通常是不容易发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