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电花样裁员,共享充电宝进入下半场

“Hi电”是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曾先后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一轮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和一轮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从8月中旬开始,Hi电就开始对员工进行变现裁员,主要手段是将员工调岗到偏远地区并将工资降级到1800元,且三天内不报到即视为自动离职。

共享是个好概念,好的地方在于盘活了上游存量,降低了单次使用成本、进一步改变了人与物的关系,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这给感谢共享单车教育了市场,让扫码、押金、付费成为一种常识、一种用户习惯。

共享充电宝的故事给从雷军的一条微博开始:今晚九点,一个新的小玩意!,时间是2013年12月3号。四年前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移动电源10400毫安、售价69元,一年销量轻松破2000万个。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小米断了很多人的后路,抢了别人的奶酪。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为你留一扇窗。充电宝从业者苦思冥想的在解决手上挤压的库存。既然终端价格上拼不过小米,在售卖形式上是不是可以有新的思路。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不是你没办法,而是你压力。想想要是换成你,手上千万的充电宝库存,你能想不出办法来吗——方法总比问题多,这不是鸡汤是你必须往前走。

其中就有一家想到了方法,不只想到了方法,而且做出了产品雏形,申请了N多专利——租借充电宝。对,就是租借充电宝,那个时候还没有共享单车对市场的教育。随着共享概念被资本热捧,租借充电宝摇身一变成了共享充电宝,穿上了皇帝的新装。

从租借到共享一词之差,就是两个行业,一个是旧、一个是新、一个是传统、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行之将木、一个是繁花似锦。来电科技宣布获得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4月份小电科技再次宣布获得由腾讯、元璟资本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5月初又完成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的B轮3.5亿元人民币融资,街电科技获得聚美3亿元投资,仅仅10天共享充电项目获得3亿元融资,40天融资12亿元。

词语召唤认知,不要忘了本质。租借有租借的规律、共享有共享本质,租赁生意,最后比的是资本投入力度、渠道纵深密度、租借效率。简单的说就是:单机成本、渠道阻力、租借效率,严格意义上这是个toB再toC的生意,无论你怎么命名,本质上——B端搞不定、C端看不见。

资本投入决定,扩张速度、布局密度,谁钱多谁说了算。单机成本客观上决定了渠道商的回收周期、如果是服务商则决定了资本释放效率,铺设点位多少影响使用便利性(与共享单车不同充电宝随还制约了随借)。老孙在杭州借了某品牌充电宝,借的很痛快、还的很痛苦,索性99元买了下来。这玩意,给小心,下次一定自带充电宝(一次,吃饭时老孙说)。

Hi电也好、啥电也好,说到底是融资量,量少了越往后越难过。这是个长久的战役,生产成本太高、渠道成本太大、用户习惯太慢。风口变封口之后,共享充电宝进入下半场,鹿死谁手,只看财大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