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遏制天价片酬 片酬不决定演技 好作品也不是高片酬能换来的

这是2017年开年来第一个重大决策,更是继2016年“明星天价片酬”曝光事件后,首次真正意义的出手,更直接表明了广电总局的决心,势必要整治这一反常现象!

于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单》,在榜的多为两岸三地的影视歌明星,仅有朗朗、林丹两位除外,榜单之上100为名人的总收入达到70亿9530万元。而榜单前十明星总收入超过17亿!

国家出手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近日,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在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坚持审查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将加快推进《电影管理条例》修订,以及进一步研究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有效措施,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等。

9月22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死命令”: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即刻执行!

这一次,真的动真格了。以前只是查查税、点点名,现在是直接划红线,直接硬要求。

文件核心内容如下:

1、要求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把演员片酬限定在合理制作成本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2、如果演员总片酬超出制作成本40%,则需要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说明。

3、要求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80年代初健康的电视电影圈出了一批为人们一直称道的“艺术家”

众所周知,80年代初,中国无论电视圈、电影圈的氛围是非常的健康的。以致于当时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特别是四大名著改拍的电视剧,更是到今天仍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那一批的演员也被观众誉为“艺术家”。

90年代韩流侵入,演艺圈开始混乱,一个看脸的时代来临,电视电影圈的“艺术家”少了,变味了。

随着,90年代韩流侵入!从而也让中国的演艺圈开始受到影响,高价片酬开始盛行,更造就了只要票房好,收视率高,有没有文化价值,已经变得不重要!一批批低俗,毫无内涵的人受到青睐,关注度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许多节目传播的内容,毫无实质意义,甚者下流,无底线,不堪入目!

为了整顿娱乐圈,国家出手了,限韩令来了

最终限韩令来了!中国广电总局的禁令包含:

1、禁止Bigbang、Exo等团体中国演出;.

2、停止新的韩国文化产业公司投资;

3、停止韩国偶像团体面向1万名以上观众演出;

4、禁止新签韩国电视剧、综艺节目合作项目;5、禁止韩国演员出演电视剧在电视台播放等多项规定的措施已经传达到各电视台,并要求在9月1日开始实施。

当今的电影圈,天价明星演员层出不穷,但是真正的大片,好电视剧作品却越来越少

更看看当今的电影圈,不像演员的“演员”横生,好的作品也越来越少!一大群连一点演技都没有的“演员”被大肆追捧,风气糜烂,各种门层出不穷,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益,各大电视台更是韩风不断,推崇无聊,品味极低的娱乐节目。而真正推崇民族文化传统的节目越来越少!

你要知道美国好莱坞顶级演员的片酬还不到制作费用的10%到30%。而国内演员的片酬达到了全部成本的50%-80%,这才是作品迟迟提升不上来的关键因素。今天,广电总局正式出手!势必要坚决打造一个健康的影视业生态!

现象:演员天价片酬,制作粗制滥造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道理放在影视圈,经过层层扭曲,催生出了明星的天价片酬。

现象1:制片方一边哄抢一边叫苦

从去年开始,影视剧制作成本不断突破天花板,《幻城》《八月未央》《择天记》等多部大剧制作成本超过3亿!此前《八月未央》项目刚刚启动之时,片方就大张旗鼓的打出了1.5亿全球选角的甄选活动,最终男女一号分别花落RAIN跟宋茜。而近日随着“限韩令”被曝出,这部剧上星前景似乎并不明朗。最新走红的韩星宋仲基的片酬也被炒到上亿,但也随着“禁韩令”落空。

“投资方选角时最爱列“小鲜肉”的名单,也不管角色适不适合,只要人气够了就开高价。”不少片方都曾吐苦水,称为了能拉来让投资方满意的“鲜肉”“红花”不得不开出天价。一众小鲜肉被曝出的价格也是不低:李易峰、张翰3500万,井柏然、杨洋达到2500万,不过这可是去年的数据了,毕竟这几位“鲜肉”近期都是人气大增片酬自然也在不断飞涨。

制片方一方面不择手段哄抢演员,一方面叫苦不迭埋怨价格高,在片酬高企的情况下,只能粗制滥造。电影导演张江南提到视频网站的问题,“视频网站卖片靠谈,明星权重高,所以片酬涨得更多,加上视频网站的提价,突破了早年电视台购剧的‘天花板’”。

现象2:明星靠脸吃饭,攀比片酬

圈内人士爆料称,演员互相攀比抬价的现象也不鲜见,“很多一线演员会相互攀比片酬,签约时提前找人从片方那里打听搭档的酬劳,然后就坐地起价,这也是导致片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与明星天价片酬不符的是,很多小鲜肉“演技不足颜值凑”,一味靠脸吃饭,演员刘涛就曾吐槽某当红女星,连台词都不背,只念“1、2、3、4、5”,全靠后期配音。这种情况下,明星的光环反而成了影视剧的“毒药”。要知道,每部剧的投资额有限,天价片酬比重过大势必挤压制作成本,明星拿了大头,导演、编剧,甚至道具、服装就只能缩水。最近热播的《青云志》《幻城》《盗墓笔记》,无一不是如此,明星一边数着钱偷乐,而观众只能吐槽特效五毛。更有甚者,天价明星往往越俎代庖,对编剧、导演指手划脚,一言不合就改剧本,由此引发的剧组矛盾层出不穷。

现象3:影视作品严重依赖明星

明星一夜成名,随之而来的就是片酬“一天一个价”,比如近日有人曝出高云翔在《芈月传》播出后,片酬不断上涨,两年时间翻了近五倍。而出演《花千骨》的马可走红后片酬暴涨12倍!

“整个影视行业发展好、利润高、产量多,加上有票房保证的演员是稀缺资源,肯定贵。这是市场规律。”对于“天价”片酬,导演张江南直言始作俑者是经纪公司。“过去经纪公司依附于制片公司,片酬自然也会受到限制。然而现在艺人工作室和经纪公司独立出来,自由定价,有名气的演员片酬动辄几千万,没有商业价值的也要几百万,这对制作方来说压力大,风险也大。尤其是电影方面,不仅抬高了制作门槛,还导致大批片子赔钱,因此矛盾爆发”。

导演张江南提到,演员圈内有句行话,接戏的标准“要么看戏,要么看钱”,“现在很多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一味依赖明星,人家当然要收高价”。

低片酬,也可以出好的影视剧的啊,《人民的名义》就是证明

《人民的名义》的40多个演员,片酬加起来只有4000万,却造就了年度神剧;吴京请不动高片酬的大牌,却拍出了票房56亿元的爆款。

(《人民的名义》)

关于天价片酬,陈道明这样说:钱只是拍戏的第二标准,剧本不好的话,钱给再多也不会拍;相反,剧本非常好,会主动告诉片方不要给那么多钱。

(陈道明点评天价片酬)

明星演员的片酬,可能是天价;伟大演员的片酬,却是无价的。

今天,国家举起大刀砍向高片酬,希望明星在拿高片酬的同时也能拿出更好地演技,我们虽然看脸,但是更看重演技,更希望看到更好地影视作品。各位影迷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