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不要靠近那个垃圾桶,很脏”,一位妈妈喝斥她的孩子。“那个大叔身上都是泥垢,远离他一点”,一位妈妈用命令的口吻对她的孩子说道。“你再不努力读书,以后你就会去街上扫垃圾”,一位妈妈用心良苦的对她的孩子训道。


而实际上,我看到那个垃圾桶的外表并没有任何的污渍。而实际上,我看到那位大叔只是刚从工地上来,坐在路旁休息,身上只是有些灰和汗水。而实际上,你用功努力读书,就真的可以得到功名利禄吗?我相信我们在小的时候,经常都会接收到来自父母如是般的教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导致我们在小时候就开始有了对富裕和贫穷的区分,就有了对穷人和富人的区分,就有了对高贵和低贱的区分。于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就此拉开了距离。

垃圾桶真的脏吗?垃圾桶并不脏,而是由于我们在倒垃圾的时候,不遵守规则把污渍倒流在了垃圾桶的外壳上。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垃圾桶的外观几乎可以用“整洁”来形容。虽然我不喜欢日本,但是日本人对于垃圾的分类和环保理念却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所以,垃圾桶的脏,不是垃圾桶自己形成的,而是人为造就的原因。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单一的、直接的,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从而他的思想就被植入了垃圾桶很脏的概念,以至于,只要是有关垃圾的信息全部被他列入不可靠近的范畴。最终,他长大了后,就产生了对垃圾、清洁工人厌恶的态度和情绪。因为从小有了一种对于“脏”的错误解读,导致很多人即使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也不愿意再往前一步把垃圾扔进桶里,而是通过抛的方法投进桶里,即使命中率不高,扔到了桶外,也熟视无睹,一走了之。很多女士可能没有进过男洗手间,其实,男洗手间的小便池上方标注着很醒目的一栏——向前一小步,文明大一步,然而还是有很多男士不守规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依靠的就是点点滴滴的细节,而我们拥有这些行为的根源就是来自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所以,穷人仇视富人,富人看不起穷人——这不是国家造成的,也不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是我们自己在教育与被教育的无形中形成的观念。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世界的富人,但万一,如果他成为不了富人,而沦落成穷人,被瞧不起的将是他自己。

站在第二位妈妈的角度,我可以理解,让孩子的衣服被玷污是一件难堪的事,但站在工人的立场上,这就是一种歧视和人身的攻击,并且,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印象——远离。为什么不能教育孩子——我们的房子、我们的道路、我们的光明,都是这些城市里默默无闻的工人顶着烈日的暴晒和寒冬完成的,他们有着可贵的气节,难道这不该得到赞美吗?而一句“远离”,就失去了一次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培养,更毁掉了孩子对劳动者的看法。世界几次的革命爆发,都是由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其实爆发的根源除了工人待遇的被剥削,更是上层社会对于他们人格和尊严的伤害。

第三位妈妈的教育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教育制度,读书是为了什么、高考是为了什么、人生又为了什么,就为了当个贪官污吏或为富不仁的政商。我承认,考公务员、当明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存之忧,而如果你的孩子万一考不上公务员、万一进了娱乐圈红不了怎么办,难道他的人生就毁了吗?我看见很多孩子毕业后就感到迷茫,感到没有方向,因为考不上公务员就迷茫了、因为升不了职就迷茫了、因为创业失败了就迷茫了。而这种落差感就是小时候的教育遗留下的后遗症,你把孩子人生的目的框定好了,假设他没有实现,他就会像一艘无人驾驶的船一样,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航向。愤青的人很程度都仇富、仇官,其实他愤的是自己的无能,他愤的是自己的无奈,但他更应该愤的是为什么“财富、官爵”会成为他的人生命门。我并不否认财富、官爵能够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善,但却不应该是人生的必需品,更不应该是你内心富足和快乐的源泉。

我见过建筑民工在公交上让座,也见过住高档小区的白领与保安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财富不是高贵的象征,贫穷也不是卑贱的表现。世界根本没有统一的、所谓成功的主流价值观,那些把财富、权力定义为成功并且承认它们是主流价值观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找一个遮羞的借口,使别人看起来并不是那种人而已。他们把这一切统统归咎于是因为社会的环境而造成。其实,社会的环境是由每个人组成,你的每个行为、你的每句话语建构了这个社会,而你却把责任推卸给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没有所谓的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你的财富成功也许在一个劳动人民面前显得一文不值,因为你的灵魂不一定比他高贵,你的内心不一定比他善良,你的精神不一定比他淳朴。

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微妙的联系,我们每分每秒都在生产话语,影响他人、影响自己。与其在讨论如何把孩子教育得好,不妨先把自己教育好。

孤另另/文

一个把世界撕得面目全非的公众号:yuedushare(点击微信右上角+号,添加朋友),或直接在微信顶部的搜索栏输入:“悦读的力量”,看到那个全宇宙最帅的头像就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