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背后的内涵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虞美人》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的词惯用白描,清新朴素,精练自然,不加雕饰,以至用情真挚、率真诚挚的自我抒情、自然朴素的语言运用,清婉豪情的文学风格等艺术特色开拓了北宋词坛。李煜在词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的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即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用一个诗人的丰富想象和细腻情感营造他的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但题材较窄,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写景抒情,融成一体。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介下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銍《默记》),使他的词在题材和内容上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发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至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这是一首忆旧词,开始写春景“芜绿”、“柳眼”,且风回柳绿,此为一年开始的事物;接下来写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凭阑脉脉之中,寄恨深矣。‘依旧’一句,猛忆当年今日。景物依稀,而人事则不堪回首。下片承上,申述当年笙歌饮宴之乐。‘满鬓’句,勒转今情,振起全篇。自摹白发穷愁之态,尤今人悲痛。”

次词写得并不委婉密丽,而是出之以疏宕,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的后半生过的是阶下囚的生活,去国离家而对故国江山的憧憬,亡国俘虏却对往日旖旎的沉湎。种种情感在词中真切的流露,幅幅景象的巨大反差,那种难以抑制的悲痛,让人读之、品之,无不同悲。

庄子曾说:“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人似乎注定要以一种既定的角色走完一生,过一种冥冥中似有天定的生活,就像李煜一直活在词人的境界里。然而心中的欲念却会在某个时候无来由的滋生,像个叛逆的孩子一样要去迎合,要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人和命运的斗争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拉开序幕。这是一场隐秘的斗争。不为他人所知,却并不逊色于任何外在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作为帝王的李煜输了,然而作为一位词人,他赢了。尽管结局是无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