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卖萌、居家、带小孩……这样的新型男友你喜欢吗?

大家好,我是作者汁儿。最近延迟追星,有点喜欢彭磊,到处翻他的综艺看,看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发现他跟赵梦的一段对话有点意思。

彭磊问赵梦,要是你像姐姐们一样艰苦训练,你能坚持下去吗?

赵梦说,我们女的就是这样,肯定一样拼。彭磊则给出相反回答:很厉害,要我早跑了。

虽然回答很“彭磊”,但的确与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相反,“男性”没有展现出拼劲,反而流露脆弱,“女性”也没有柔弱退缩,而是充满力量,准备随时进击。

粉丝显然欣赏这种反差感,彭磊又怂又丧,赵梦则展现出“大女人”的形象,酷、飒、冷静,且专业。经过一番思考,我发现这背后或许反映出了一种风向:真实、流动、反传统的性别气质更受欢迎。

尤其对男性来说,传统“强大”、“粗暴”的男性气质已经逐渐不被女性接受,甚至也招致男性自身的厌恶。一年前,美国版《GQ》曾做过一项调查,有97%的人认为自己对男性气质的期待在过去十年间不断改变,48%的男性对这些改变感到满意。

这些正在转变的男性气质,被研究者称为“新型男性气质”(new masculinity),拥有这样气质的男性有更强的情绪感受力,能够真实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尊重女性。简言之,他们同时兼具“男性”和“女性”气质,不活在传统的二元性别框架里。

类似的形象在近些年愈发受欢迎。前阵子完结的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中,男主有着温柔的“奶狗”气质,女主强势、主动,观众调侃二人的相处模式是“女A男O”。


01.

传统男性气质的衰落

传统男性气质,指的是那些被推崇的男子特征,根据布迪厄的说法,力量和英勇是它的本质,并且与性力量息息相关。

在Danny Kaplan等人(2016)看来,传统的男性气质可以被概括为五种特质:

传统男性气质不仅意味着有进攻性,不表露个人情感,对非男性气质的远离。同样意味着男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别,其中男性是主导,女性是附属,为他们提供带有色情或者抚养意味的服务。女性对他们来说是弱者,也是证明他们男子气概的工具。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占居主流的传统男性气质,逐渐走向衰落。

独立女性的崛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女性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权利,开始在职场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寻求多元的性别表达。

女,24岁,编辑

我讨厌这种男性,自大还油腻,其实就是自己没本事才整天吹来吹去,尤其是看到新闻里男的出轨,甚至杀妻,感觉传统男性是没有进化好的生物,粗暴、野蛮

女,26岁,算法

经常看到有男性反对全职太太,我觉得是他们养不起,不仅想让她们挣钱还想让她们做家务。这些男性迟早会被淘汰吧,很明显女性在职场里表现完全不必男生差,等经济独立了,找个小奶狗男朋友不香吗?

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第四次公演中,也出现过突破传统性别框架的诉求。黄龄、袁咏琳、金晨、万茜和李斯丹妮在歌曲gentle woman里唱道,“女人要像个女人,什么时代留下的老梗”,甚至反击,“你也撒娇、偶尔卖萌,难道不是男人”。 

这句歌词也说出了男性本身的困苦,传统男性气质已经从“便利”变成了“限制”。在旧有框架中,男性的角色固化,这不仅影响着男性与女性,与自己,甚至影响着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不少男性开始意识到这种伤害性,并寻求改变。


男,29岁,新媒体

为什么男性就必须得赚钱养家?包容一切?这能显示出一种原始的力量还是能让我高人一等啊,我觉得男性的力量不是压制或者排斥女性,而是,能倾听彼此的需求,互相理解。我太太的事业比我强,我不会觉得不舒服,平时也更顾家一点,让她更开心

与此同时,同性恋群体越来越被社会所接纳,也对传统男性气质的衰落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综合社会调查(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eneral Social Survey)显示,从1987年开始,恐同的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能够不受限于传统性别框架,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男同性恋都会去挑战传统男性气质,这也是对男同性恋的一种刻板印象,即“所有gay都娘娘的”。但的确有一部分男同性恋者非常勇敢地做出了改变,去尝试更为多元的、新的男性性别表现。






男,26岁,金融

性取向不能决定你“是不是个男人”,生理性别也不能规定你是阳刚还是阴柔。在这方面我妈妈挺支持我的,我会化妆、医美,甚至在漫展上cos女性,我觉得这都没什么,又没吃别人家大米

在整个社会中男性、女性以及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寻求改变的大势下,传统男性气质不可逆转地开始衰落。

02.

新型男性气质的兴起

关于新型男性气质的探讨,在20世纪已经出现,近些年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Danny Kaplan等人将“新型男性气质”归纳为五个纬度:



整体关注度意味着男性不再忽视情感和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是将身心整合在一起——敢于直视自身欲望,关注身体的状况和自己的感知,允许自己与朋友、伴侣进行情感交流和对话。


真实度则更为深入,它代表着男性不仅开始看到男性地位正在改变、并且需要改变的现实,而且开始接受真实的自己,重视自我的真实表达,关注自我成长,敢于面对自身的脆弱,正视情感需要。


而居家度和养育度关注男性在家庭和生活中的表现。新型男性会关注伴侣的需要,积极倾听并积极呼应,不认为什么“就是女性的任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陪伴孩子成长。


对男性传统规范的质疑度,以及对男性特权的敏感度则从两个方向促进着男性的觉醒。男性开始看到自己在旧有框架中受到的伤害,开始尊重、理解女性,并对暗含着性别不平等的话语和框架警惕。


新型男性气质的出现,改变了两性之间的关系。男女性别角色不再是固化的,出现了更为多元的分工。性别气质也不再按照生理性别进行划分,而是进行了更为开放、流动的探索。我曾经在豆瓣看过一个帖子,楼主是异性恋,但并不是传统的异性恋,他们称自己为“第四爱”。


(在与楼主交谈的过程中,楼主多次叮嘱这是一种取向,探索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青少年不要因好奇而尝试)

在中文语境下,“第四爱”可以被理解为“女攻男受”,男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互换,性行为以女性插入男性为主,有的也接受男性插入女性。(点击查看?女性想要插入男性,是什么心理?)这样的尝试意味着人们开始挑战原有的性别逻辑,男性不再是性的唯一掌控者,男女可以拥有较为平等、多元的性生活。

不仅在两性之间,新型男性气质也改善了男性同性之间的关系。同性不再只是竞争者,可以是真正的同伴,自己能够与其有情感交流,甚至肢体接触,而不必担心看上去“不像个男人”。


男,27岁,建筑

这也算是我近些年的改变吧,原来不太敢跟哥们讲自己的困惑,大学有一回自己实在忍不住了,就请了几个朋友吃饭,想着吃完之后诉下苦,我担心了半天,结果到好,他们竟然都有心事想说,还都不敢说,我们几个简直相拥而泣。这次之后,我再也不怕讲情感了,我们的友情也越来越好,会睡在一张床上,离别的时候会拥抱,这感觉太爽了。



03.

最姿态美妙的平衡,叫做男女不分”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在《男性的衰落》中写道,“社会性别是扮演出来的,我们大多数人都致力于成为主流二元体系中的一员”。

这句话说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我们的社会性别角色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固定模式,另一点则表明,在我们走向新型男性气质的过程中,会遇到可以想见的阻力。

如今,依然有很多男性难以抛弃传统男性气质,不能放掉自己的“特权”。然而,这样的观念却会让男性陷入森冈正博所说的“男人的自我厌恶问题”,要么厌恶自己“不够男人”;要么厌恶自己“身为男人”,不仅被压迫,也不得不压迫别人。

在上野千鹤子看来,男性要想将自己从“自我厌恶”中解救出来,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那么他首先需要与包括身体在内的自己和解。

换句话说,新型男性气质的本质,正是社会传统性别秩序的松动,以及性别表达和性别内涵的自由趋向。它让所有人能够直视内心的欲望和渴望,让所有人重获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能够自由地塑造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在提醒着我们思考,未来的性别优势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融合了男女性别气质的“雌雄同体”状态,流动、自由、不设防,才能够让我们全面接纳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真正作为一个生命体活在世界上。

同样在由“姐姐”们演绎的gentle woman中,五个姐姐共同唱出,“最姿态美妙的平衡,叫做男女不分”。这可能是时代最强音。你不需要成为“女人”或者“男人”,而只需要接受全部的自己,体会并享受流动的性别气质。


References:

Anderson, E., & McCormack, M. (2018). Inclusive masculinity theory: Overview, reflection and refinement. 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 27(5), 547-561.

Ashe, F. (2007). The new politics of masculinity: Men, power and resistance (Vol. 28). Routledge.

Kaplan, D., Rosenmann, A., & Shuhendler, S. (2017). What about nontraditional masculinities? Toward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therapeutic new masculinity ideology. Men and Masculinities, 20(4), 393-426.

OfGQ, T. (2019, October 15). The State of Masculinity Now: A GQ Survey. Retrieved August 18, 2020, from https://www.gq.com/story/state-of-masculinity-survey

格雷森·佩里.《男性的衰落》(2020).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2015). 上海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