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都有哪些秘密?

家的秘密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没有什么地方比得上我们的家。但是你是否知道,我们的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小环境。你是否知道,我们的家甚至也会影响甚至操控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关于我们的家,研究人员有多少新的发现,有多少秘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或者是我们从来都不曾知道的?

沉默无语的“泄密者”

米黄色的墙壁,厨房柜台上随意放着的一张汽车违章罚单,客厅角落的桌子上整齐堆放的文件资料……即使我们屋子里最平淡无奇的一些细节,也都揭示了屋子主人的性格、爱好和习惯。你也许不会想到,你的生活空间,从家具的格调布局,到桌子上凌乱堆放的习惯,都可以反映出你的许多个性特点。

山姆·高斯林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一名心理学家,他可以通过屋子的陈设和布局风格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爱好。2008年,他对大学生宿舍进行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调查研究,通过开学后几个星期获得的数据资料分析揭示住在宿舍里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最近,高斯林将研究调查的重心转移到了更复杂的一个领域:家。“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居住空间与心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当一对男女刚开始搬到一起居住时,会产生许多的困惑和矛盾的原因,因为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原本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到了一个新的空间里,却往往不能为另一方所接受。”高斯林说道。

我们刻意布置或随意摆放的一些东西,都会透露我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它们可能是一张结婚日拍摄的照片,也可能是我们最喜爱乐队的一幅海报,或者是代表了对自己祖国热爱的一面国旗。”与高斯林合作研究的林德西·格拉汉姆说道。心理学家将通过某些物件表露我们内心想法的现象称为“身份宣示”。

我们在安排室内的这一切时,也许并非想通过它们说些什么,但它们仍然会默默无言地“说”出我们心中的想法。“如果我们想要营造一种亲密温馨的家庭气氛,我们所做的一些安排都会围绕着这个中心去进行。”格拉汉姆说道。你会那么安排,是因为你觉得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而屋子里的一切,无论是家具陈设,还是装饰格调,反过来也都在活跃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无论是房间里的灯光明暗,架子上的小纪念品的摆放位置,还有四面墙壁的色彩,也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特别是色彩,对我们的心情以及我们的印象影响极大。例如,淡棕色的墙壁,会给我们带来空间显得更开阔的感觉。”格拉汉姆说道。

但是最能透露我们个人隐秘的是我们的“行为痕迹”,即那些能够泄露我们生活隐秘的一些具体的东西,屋子里的一张违章停车罚单,可能会反映屋子主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也许是他疏忽了没有注意到此处禁止停车的警示牌,也许是他一向性格无所顾忌、行为比较冲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痕迹”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它不需要通过监控手段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行为特点。

高斯林和格拉汉姆想要知道,是否能够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更好地了解同居一室的室友,或者揭示夫妇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美满。为此他们带着4名学生,对100对夫妇家中的起居室进行了调查走访,他们对采访家庭起居室里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并拍摄了将近一万张照片,然后对调查对象的夫妇关系和个人特性和习惯进行比对分析和研究。

家居环境对居住者性格和心情影响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但格拉汉姆指出:“目前清楚的是,人们的日常行为都会留下很多痕迹。例如,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唱片、一沓未曾拆封的账单、咖啡桌上打开的笔记本电脑,这些都是有迹可寻的线索,在不同程度上都透露了房屋主人的性格和一些日常习惯。”

家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虽然通常我们不会意识到,但事实上家的环境会对我们产生强大的心理影响。

我们会根据个人的情趣爱好来塑造自己的家,但这种影响不是单向的,家同样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想法,家中的一切会对我们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比如屋子里的气味。“如果屋子里的空气让人感觉清新好闻,更会促使你产生清理打扫屋子的想法。”伦敦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保罗·多兰说道。

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荷兰心理学家发现,屋子里隐而不见的清洁剂罐散发出的柑橘味清香会让志愿者清理饼干屑的工作做得更为出色,尽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气味的存在。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但多兰猜测我们在家里也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模式。

建筑师克里斯·特拉维斯的做法更为前卫,他认为家对我们产生的最强大的影响源自于人类遥远的过去,是通过我们的潜意识在大脑里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他在美国得克萨斯的建筑设计公司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公司不问客户喜欢什么样的装修材料,或者想要将窗户安装在什么位置,他们会向客户提出另外一些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例如,客户们在一天的什么时间段感觉更安全更舒适之类的。然后特拉维斯会根据客户的心理感受来设计房屋的设计格局和装修风格,以达到客户心中所想要的那种效果。

“我们在家中所体验和感受到的一切,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发生在屋子里的这个小小空间里。这个空间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进入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小世界的标签。”特拉维斯说道。

高斯林造访了特拉维斯所设计的一些家,采访了这些屋子的主人。他们告诉高斯林说不会改变屋子里的任何设计细节,因为屋子里的一切都给他们带来从未有过的安心和舒适感觉。特拉维斯发现,他最早设计的一批房屋完全达到了客户的预期愿望。但尽管如此,也很难让人们相信,屋子与居住者之间竟然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他们仍然坚持认为,让他们感觉满意的设计风格只是一种心理作用。”高斯林说道。

家里的气象学观察

家里的走廊和每个房间都有各自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那么你清楚你栖身之处的“天气预报”吗?

人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家的小气候环境是一个单一的整体,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的房间,甚至是同一房间的不同位置,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我们的房子有着自己独特的微气候环境。研究发现,屋子里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温差最多可以达到30℃左右,而且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理查德·柯西曾花了整整20年时间专门研究室内空气质量。

许多室内气候的改变都在我们的预期之内,打开暖气,或让阳光从窗户直射进来,显然会提高室内的温度。室内各处的温差还会导致空气对流。冬天,比如卧室里温度高,而客厅则比较冷,那么温暖空气就会向冷空气的方向移动。

但是室内气候差异模式一般并没有这么明显,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相当于一支60瓦~100瓦的灯泡,散发热量的多少因我们的体型大小而异。特别是如果房间里有许多人在聚会时,导致周围空气变暖的现象就会比较明显。从我们身体散发的出来热量升向天花板,别处的冷空气流过来填补空间,房间里就会出现气流不断上升和下降的循环流通模式。因此,家庭聚会不仅让你家里热闹非凡,同时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象学现象。

正如我们的地球存在有极端气候现象,我们的家里也是一样。最极端的家庭小气候通常发生在被我们忽略或看不到的一些地方,比如阁楼上、墙体里面等。如果家里装有空调,那么夏天屋子里最冷的地方是在空调管子里面,大约为12℃左右,人们活动空间的温度大约为23℃,而外墙空隙里或阁楼上的温度可高达50℃。太阳照射在屋子外墙上,外墙与内墙空隙的压力也随之升高。墙体不仅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屏障,还是抵挡酷热的前锋系统!

家是一个奇特的化学反应器

从洗碗机里产生的氯仿,到香烛与臭氧产生的化学反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家变成了一个无法预知的“化学坩埚”。

每日每夜,每时每刻,在我们家里的几乎所有的角落里,所有物体的表面上,都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室内化学反应的主要动力是臭氧,一种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高活性分子。大部分臭氧是从室外进入家里的,少量来自于室内的一些家用电器,如空气净化器、激光打印机,以及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等。

“室内的臭氧浓度通常比室外低,这是因为在室内,臭氧会与很多东西产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其他大量化学物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理查德·柯西说。臭氧会与任何散发气味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如空气清新剂和清洁剂等。“所有这些散发气味的化合物都是碳-碳双键结构,臭氧最喜欢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化学反应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如今我们在家里用了那么多散发各种气味的化学产品,当一些化学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会形成室外所没有的一些东西,虽然没有人对它们进行过毒理学上的研究,但我们对这些过氧化物和二羰基化合物不可忽略,因为它们与我们熟悉的一些有毒的或引起严重过敏的一些化学物质有着相类似的化学结构,这些都是我们屋子里的危险信号。

臭氧会与屋子里许多地方的碳-碳双键发生反应,例如,地毯里的苯乙烯,甚至我们的皮肤油脂里的碳-碳双键,都是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的目标物。化学反应导致形成包括甲醛在内的有毒有害物质。甲醛气味刺鼻,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上呼吸道不适,对眼睛也有强烈的刺激影响。臭氧的化学反应还会产生如双游离基等一些短暂生存的分子,这类化学物质极为活跃,会形成一系列化学反应副产品,其中包括一些有刺激性的有毒化学物质。

对于家居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追求绿色环保的努力有时是徒劳的,因为许多所谓“天然”的洗涤产品里面含有烯类或萜类化合物,这类在植物中的有机分子也很容易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柯西指出:“在空气对流不畅的屋子里,绿色保洁产品用得多的话,同样也会将我们的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化学反应器。”

许多室内污染物质被释放出来,充斥在我们的家居环境中,都是由我们带回家的一些东西引起或造成的。柯西说:“家具中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及地毯下的泡沫填充物,都会吸附积聚大量污染物质。”此外,四面墙壁上使用的石膏板等装饰材料,也都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的源头。

室内的小气候环境对于家里的污染物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较高的室内空间温度会加速化学反应。“大致来说,温度每增加10℃,化学物质散发的速度就会增加一倍。”柯西说:温度升高时,空间压力也随之升高,将被化学物质污染的空气推送进入我们的房间。电器插口和墙壁裂缝都是化学物质藏身之处。

我们的微型“室友”

在我们的家里,住着许许多多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是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室友”。但是,我们能和它们做朋友吗?

在我们的家里住着的并不只有人类,同时还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微生物中的大多数是无害的,有些甚至是对我们有利的。所以,请放下你的消毒剂罐子吧!

事实上,在我们屋内的每一个角落里,每一道缝隙中,都有一个由细菌和真菌组成的我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最近研究人员才真正开始关注并窥探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秘密。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生物学家罗伯·邓恩对这种室内微生物生态系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他的团队对来自北卡罗来纳1430个家庭的志愿者送来的微生物样本进行了DNA测序,这些样本是从生活在门框、枕头和厨房灶台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它们有的和一些邋遢鬼住在一起,有的跟爱卫生的主妇住在一起,但是在我们检测到的室内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发现这些微生物的DNA。”邓恩说道。

邓恩和他的团队发现,这些微生物种类繁多,要对所有微生物进行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测序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邓恩和他的团队只能对其中部分DNA片断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微生物进行了大致分类。

即使如此,对生存在房屋各处微生物统计分类的结果还是令人大为吃惊,其中细菌有7.5万种,真菌有3.5万种,古生菌有350种。“就拿真菌来说,凡是地球上有的真菌,在我们的家里几乎都能找到,这实在是令人惊讶。”邓恩说。

对微生物种类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探查,他们有了更多的发现。邓恩说:在我们的家中有几千种节肢动物,甚至包括一些令人惊讶的生物。它们中包括在厨房废弃物里产卵的蛾蝇,我们在屋内几乎所有的角落里还都发现了寄生蜂。

此外,屋子里还有从我们皮肤上掉下来的微生物,如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家中每个房间都有它们的身影。邓恩说:“人们一般担心马桶坐圈是细菌最多的地方,但事实上,凡是我们的身体所过之处,都会掉下一批属于‘你’个人独有的微生物。”

其他一些研究也证实了邓恩他们的研究。美国俄勒冈大学的詹姆斯·梅多对大学教室里的地面和桌椅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室里也有许多与我们家里一样的微生物。“对椅子座位表面的检测结果表明,那上面不仅有从我们皮肤上掉下来的微生物,甚至还有人类肠道里的微生物。”梅多说:“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从我们身上逃逸出来的微生物之多令人难以置信,而我们的衣服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能够成为隔绝微生物有效屏障。”

有的微生物分布广泛,各地都有,而有些微生物的分布则有着地域环境的区别。例如,邓恩的研究小组发现,一些植物病原体只存在于谷物生长区域的房屋里。有些微生物的分布与温度不同的各个房间的小气候环境有关,有的与房间的功能用途有关。

我们与所有这些微生物共处一室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人员还远未能搞清楚。梅多说:“我们对于‘坏’微生物(比如病原体)之类的研究甚多,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无害的,有些甚至是有益的。”

当我们使用漂白剂和其他保洁产品时,会对所有微生物采取无差别的打击。邓恩说: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我们选择了我们想要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为此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相当盲目的。我们对看不见的微生物发动全面进攻,我们自认为由此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无菌环境。而事实上,我们只是造就了一个几乎没有几种微生物能够承受住各种消毒剂威力而幸存下来的环境。

邓恩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人们造就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家庭微生物生态系统。

细菌的 “家”

引起肺结核、疟疾、肺炎等疾病的各种病原体生活在人类的身体里,宿主的血液和身体组织是病原体真正的家。科学家如今仍无法完全理解:生活在人类身体里的病原体是如何引起疾病和感染的?为了了解它们,研究人员只能为病原体准备一些人造的“家”——在培养皿和试管里研究这些微生物。

19世纪后期开始,就有了这些专为细菌们准备的人造的“家”。当时的生物学家罗伯特·科克就在玻璃试管里培养出了导致肺结核的细菌菌群——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除了在人体活组织内“安家”之外,在细菌群落之外也有它们的“势力范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马修·帕塞克对一些细菌抗药物和人体免疫系统的方式深有研究。他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也叫绿脓杆菌,这种杆菌通常寄生在遗传性疾病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内黏液层里,阻止肺部纤毛清除其他传染性微生物。绿脓杆菌可通过其产生的糖分子链与附近的细菌,如与葡萄球菌“结盟”聚集成一簇簇的葡萄球菌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极难消灭,是因为它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抗生素。

帕塞克将细菌比喻为住在一幢公寓房里的“住客”,他说:“如果你有一个与你从事不同职业的室友,这可能是一个相当有利的安排。”在被它们感染的组织内,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小而密集的细菌群落,有成百上千的微生物构成,从感染处向组织深处推进,扩大感染范围。

细菌可以通过化学信息彼此“交谈”,但它们的沟通能力受到互相之间距离长短和组织孔隙大小的影响。关于细菌交流的细节研究人员知之甚少,因为他们无法控制细菌在培养皿和试管里的生长方式,对于细菌之间是如何进行化学信息沟通的,科学家们也才刚刚开始有所了解。据帕塞克猜测,细菌的“住房安排”,即它们在人体组织内的排列方式,与它们如何进行沟通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有关。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某种方式重现细菌在糖尿病患者伤口里的活动方式,这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严重感染的原因。研究人员将琼脂糖凝胶模仿成病原体“喜爱”的任何形式,即病原体在人体肺部、皮肤或任何其他器官里的“家”的形式。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更接近于真实生理条件的观察实验,找到消灭病菌、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烤面包机在窥视我们吗?

现代科技催生了大量智能产品,智能牙刷告诉你如何刷牙,在你不在家的时候,恒温器可以帮助你控制室内的温度,智能电饭锅会及时通知你吃晚饭。

越来越多的日常家用电器还连上了互联网,让我们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仍然能与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家中的情况。智能家用电器还能让我们节省日常开支,帮助改善我们的健康状态。但同时,这些智能电器是否也帮助打开了他人侵入我们私人空间的门户了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开始争相搜集数据,人们对家中的个人隐私产生了担忧,在窥视我们个人生活隐私的烤面包机面前,我们还有身为主人的尊严吗?我们的家还有个人隐私可言吗?

“重要的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智能系统时,它们会渐渐学习了解我们的一切,这种学习在本质上类似于某种日志记录。”英国剑桥微软研究院负责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的詹姆斯·斯科特解释说。

设计者显然充分利用了智能家电产品的这一特点,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背后,也在时时刻刻地窥探着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这是一个充满了现代科技带来便捷与个人隐私受到侵害的矛盾领域,争相搜集我们家庭生活数据的家用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谷歌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机能够对室内环境进行扫描,使得手机开发商可以建立起手机室内定位图数据库。包括我们的家在内,当然所有这些数据最后都会进入谷歌的数据库里。

但美国旧金山电子前沿基金会的高级律师李·蒂埃恩认为,虽然现实颠覆了家完全属于个人生活隐秘的旧有观念,但他并不认为他所理解的个人隐私会受到侵害。他认为,对于隐私的错误理解是关键所在。诚然,现代社会中属于我们家的隐私越来越少,但住在家中的人其实并没有必要太过在意,也不用为此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呢?我们不必过于担心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谁在窥探我们。最早接受这类智能家用技术的可能是一些老年人,一些监控设备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老年人的日常健康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及时示警。特别是对于一些独自居住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新科技能够让他们更安全、更健康、更长寿。

例如,一套称为格林皮克的“老年生活方式系统”,可以让老人在外工作的子女实时了解到老人在家的生活起居和健康状态。对于这些老年人群来说,损失一点个人隐私是很值得的,可以让他们需要专人在家照顾的时间大为推迟。

但并非所有这些监控设备都是面对老年人的。英国Xetal公司开发的安装在墙上的设备可以让屋子主人随时了解每个房间里的人员数目,该系统还能自动跟踪房间内人的活动轨迹,例如小孩是否没有在房间里好好学习,而是跑到客厅里去看电视了。

人们担心的是,一些公司和开发商会通过窥探我们的隐私用于各种其他目的。例如,能量监控设备可以通过对不同能量特征的监测,了解到用户什么时间是在用洗衣机洗衣服,而不是在看电视。一些观测者甚至能够根据能量特征分辨出用户正在看的电视的类型。

也许我们需要逐渐习惯和适应家不再完全属于个人隐秘之地的这种生活和感觉。

人类最早的“家”

什么是家?对于探索人类起源的考古学家来说,这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原始人在进化中是如何摆脱环境的摆布,而将控制权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的。

早期原始人类为了寻找庇护之所,开始对家有了朦胧憧憬。有学者认为,300万年前的南方猿人“露西”和她的同伴们在树上安家,茂密的树叶成为他们遮风挡雨最好的屏障,这也是今天的猿类动物躲避风雨的方式。

考古发现,大约4万年前,海德堡人在如今法国城市尼斯郊区所在的海滩上,用树叶和石头围成一圈,或许再加上一个“屋顶”,留下一个缺口作为进出的“门”,再燃起一堆篝火,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家”。这样的“小屋”最长约有9米。

不难想象,早期人类在这种简陋的搭建物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一些人甚至认为,至关重要的元素不是“屋子”本身,而是象征着家的感觉的那堆篝火,家的感觉就从这里开始。我们今天对“家”的理解,是人类象征性思维的产物,是让我们变得独特,区别于动物,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的一种能力。

考古学家在乌克兰的一个村庄的考古遗址发现了大约1.5万年以前远古人类狩猎采集者建造的小屋,形状从椭圆形到圆形都有,面积从11平方米到24平方米,成吨重的猛犸象骨骼是他们用来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

在没有树木的苔原地带,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必须合作狩猎,捕杀冬季里季节性迁移经过这里的驯鹿和其他食草动物,在永冻层挖坑作为自然“冰柜”保存猎杀的兽肉,足以让他们在“村庄”里度过冬天的几个月。能想象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远古村民有“家”的感觉。

考古学家发现,半定居的纳图夫人的“家”与现代人类的“家”最为相似。大约1.2万年前,纳图夫人是居住在地中海东部的一支远古人类。典型的纳图夫人村庄由多个圆形小屋组成,每个小屋直径为3~6米。这些圆形小屋,显然比简单地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能够有效地抵挡夏天的酷热、冬天的严寒,以及大自然无情的风雨冰霜。这些村庄见证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革命性变化。渐渐地,人们经常性地生活在这种半永久性的定居点里。

这种由单间屋子构成的“家”,是由核心家庭居住的,还是与其他亲属族群一起居住的?这些房屋之间的大小差异是不同社会地位的反映,还是与家庭成员多少的不同有关?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这些由多幢房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村庄”里的居民人数通常大约有150人,居住在这里的人会有一种“家”的感觉。在过着狩猎游牧和采集生活的先辈和他们之后永久性定居下来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之间,纳图夫人的“家”是一种开拓性的过渡形式。

穴居人的“家”

18世纪,科学家林奈提出了早期人类——穴居人的存在,即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一种原始人类。之后的考古学理论也一直在继续描述着人类祖先的穴居生活。这一理论似乎也符合人类之“家”从原始到复杂的进化过程:从树上下来,开始在陆地上生存,最早在山洞里安家,直到建立起高楼大厦。考古学家们相信,洞穴是符合现代人“家”的涵义的原始人居所。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描述是不完整的:洞穴并非原始人的主要居所。美国人类学考古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玛格丽特·康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洞穴人整天都做些什么?她决定对早期人类洞穴之外的活动一探究竟。在过去20年里,康基和她的团队在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脉山麓下进行了野外考察,她想知道,在成为有固定居所的现代人之前,人类的“家”究竟会是什么样的?

通常由碱性石灰岩构成的洞穴对远古遗迹起到了很好的保存作用,在洞穴这样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许多遗迹,如骨骼和其他一些线索,而在露天野外就很少有东西能长期保存下来。远古人类日常都做些什么?洞穴并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虽然原始人在洞穴里留下了明显的活动痕迹,例如在洞穴里绘画和其他各种艺术和文化活动,但是狩猎活动不在洞穴里,收集柴火和食物的活动也不在洞穴里。那么其他时间他们都在哪里?做些什么?

实际上,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待在山洞里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一个线索是根据动物骨骼找到的季节性证据,通过对发现的动物牙齿的观察,可以判断某个动物是在什么季节被捕杀的。考古学家发现的所有洞穴的利用几乎都是季节性的,它们只是原始人在秋季或冬季的居所。很显然,一年里最多只有几个月时间里,洞穴才是原始人的“家”。

康基等人在比利牛斯山脉中部的田野里勘察了360多块田地,包括玉米地、葡萄园,以及种植向日葵、大豆、高粱和其他作物的耕地,并特意选择犁过的田地。土地经犁头翻动后,就有可能将远古时候留下的遗迹翻上来露出地面。找到的线索大量显示了远古人类平时的活动轨迹。考古学家认为,洞穴人并不只是一直蜗居在洞穴里,他们有着对更广阔空间的追求,以及更大的“家”的活动范围。这远远超越了我们之前对洞穴人的理解。

作者:方陵生

来源:《大自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