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用的每周七天星期制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科学依据?

每周七天的星期制,是世界通用的一个计时制度,工作和休息交替成为现代星期制的重要内容。那么这样一个计时制度是何时开始怎么形成的呢?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让我们一起来追溯历史的踪迹,寻找这个制度形成的脉络。

时间度标是人类对客观时间的认识和运用,当然而且必须有科学依据。

一周七天是一个时间刻度。

在我们世界,时间是客观存在的。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变化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但生老病死发生在一切生物身上,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都在不停止的运动变化着,这些就是时间存在的证据。

时间、空间、物质是一体的,缺了谁这个世界都没法子存续。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和实践中,对客观的时间有了认识,就用自己的主观刻度去描述计量时间,比如年月日、时分秒,星期也是一个计时刻度。

星期介于日与月之间,让时间跨度变小了一些,方便了社会生活和事件的记录。

星期与大自然规律牵扯最深的是月球的运行。

我们知道,月球是围绕着地球运动的一颗天然卫星,由于月球已经被地球引力潮汐所锁定,因此公转一圈,和自转一圈完全重合。

这样月球自转一圈太阳就围绕着月球照一圈,我们看到的月球就有了阴晴圆缺,而这个周期对月球来说是27.32天。

作为观察者的人类,看到月亮从最初的没有到渐渐出现,越来越多,到达满月;之后又开始慢慢亏损,月底时又到了看不见的时候。

这样每半个月约15天,月亮就有一个盈亏过程,为了让这个时间更好划分和记忆,古巴比伦人就把月球的阴晴圆缺过程划分为4个周期,每周7天,差不多正好是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因为月球围绕着地球在公转转,也在跟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相对月球的位置就在变化,这样月球的阴晴圆缺实际上就并不与月球自传完全吻合。

从我们观察者的角度看,月球的阴晴圆缺为29.53 天,这就是相对于太阳的塑望月。因此过去的月历(阴历)一个月就大约29~30天。

古巴比伦人创立了星期制,但主要用于祭祀。

巴比伦人使用星期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他们把每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这个方法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巴比伦是一个远古的文明古国,曾经十分发达和繁荣,但后来由于堕落而灭亡了。

他们把一周七天的月相历法用于祭祀,就是愚昧和神话了,但这也是“星期”的来历。

古代人们对天体的认识完全凭感官表象,天上星辰千万,人们只认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最大。因为只有这几颗星辰会移动,其他的恒星都年复一年在一个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他们认为这些“神仙”都是站岗的,地位比较低下。

而太阳当然是最大了,月亮就是老二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一年四季到处巡逻,肯定就是管事的,“官”也比较大。古人把这七星叫“七曜”,崇拜的五体投地。

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祭坛祭祀星神,就是拍这七个天体的马屁。

巴比伦人的七星坛从上到下为七层,依次代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神,它们每周各值日一天,这样每天就祭祀一个星神。

太阳主管星期日,称日耀星;月亮主管星期一,称月曜日;火星主管星期二,称火曜日;水星主管星期三,称水曜日;木星主管星期四,称木曜日;金星主管星期五,称金曜日;土星主管星期六,称土曜日。

既然一周都是祭祀星神们的日子,而每位星神都轮期当值,因此把一周叫做“星期”就顺理成章了。

星期制开始为宗教使用,罗马大帝将其推广为世界通用。

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先传到了古希腊,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这样开始在欧洲盛传开来。

这期间,不同地方和宗教为星期注入了不一样的内容。

古罗马人用自己信奉神的名字命名一周各天:星期日为Sun's-day(太阳神日),星期一为Moon's-day(月亮神日),星期二为Mars's-day(火星神日),星期三为Mercury's-day(水星神日),星期四为Jupiter's-day(木星神日),星期五为Venus'-day(金星神日),星期六为Saturn's-day(土星神日)。

传到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又用他们自己的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个名称;伊斯兰教、基督教开始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因而,“礼拜”渐渐成为“星期”的另一种称呼。

中国古代也有“七曜”,也是指日月和五大行星,夏商时期就有流传,是天文星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的“七曜”一直没有用于时间度量。

一直到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兴盛,教民们用星期计时礼拜,民间才渐渐知晓。到了民国时期,政府规定使用公历之后,星期制才在中国普及开来。

世界上真正通用星期制是始于公元321年3月7日,这一天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就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一直沿用至今。

星期制的使用,是人了文明进步的象征,是计时制度的完善。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从最开始对时间的懵懂认识,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老病死,草木枯荣,到结绳记事,有了时间刻度,是慢慢完善的。

古代,人们用日晷和滴漏计时,以12个时辰为一天。但那个时代,人们的计时工具和计量刻度是比较粗糙的,而且全世界并不是统一的。

现在已经有了一整套完备的计时制度,全人类通用。人们知道了地球约365.25天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因此定为一年,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约52周。

并且精确的把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每个小时60分钟3600秒。

在科学研究中,时间还划分的更为精细,如:1s(秒)=1000ms(毫秒),1ms=1000um(微秒),1us=1000ns(纳秒),1ns=1000ps(皮秒),1ps=1000fs(飞秒)等等。

别认为这些太小的计时单位是吹毛求疵,没什么用。现在人类制造的皮秒级摄像机,可以在1秒钟拍摄10万亿帧照片,1帧照片用时就是10皮秒,也就是1/100飞秒,10万亿分之一秒。

这些都是人类通过对客观时间的认识,根据方便社会生活活动形成的主观统一时间刻度,人们有了这个统一的时间度标,就能够更好的沟通和协作,也让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记忆世界有了更为精准严谨的工具。

就是这样,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