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好深化铁路公司制改革?

怎样才能更好深化铁路公司制改革?

解筱文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范围暴发,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面对现实,积极作为。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支撑。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国铁路将经受考验,承担重任,不断释放新体制改革的活力,展示更大作为。

按照深化铁路改革的路线图和任务表,新时代的铁路公司化改革早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国家铁路企业正在实现从传统运输生产型企业向现代运输经营型企业转型发展。2020年将深化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推进国铁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从2013年3月14日撤销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那一刻起,就宣告了原铁道部体制的历史性终结,并预示着铁路公司化改革的必然性。在新的管理运作模式下,经过6多年时间积累探索经验,2019年6月18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成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化改革是继铁路系统完成铁路办社会相关系统剥离、主辅分离、撤销分局“瘦身”、政企分开改制后又一次进入的新发展阶段,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也是现实发展的必需。

深化铁路公司化改革的根本动因在于更优发展。面对铁路改革,真正的原因不是一些舆论及所谓的专家认为的铁路负债重、垄断、效率低、体制不活的困局的破题。而是为了在铁路现有发展基础上,顺势时代发展潮流,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铁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商旅经济和现代物流为主干,做强做大做优国铁企业,让铁路企业、行业、产业更具有创造力,在推进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充分展示铁路的新气象和新作为,产生更多效益惠及社会,并给业内带来更多福祉。所以,只有明确深化铁路公司化改革的根本原因,才能树立推动铁路发展的信心,使国铁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大视野空间,积极外向化发展,融入社会分工,形成企业合作、行业协作、产业融合的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深化公司制改革,就国有企业而言,并不是新生事物,一些先行的央企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建立新体制、展示新作为”是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愿景。如果铁路公司化改革,为公司化而公司化改革,其实并不难,而难的在于,如何充分运用公司化手段,锁定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实质性改革,完成国铁企业在新时代承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当好先行的重大使命;如何在始终坚持有利于保持路网完整性、有利于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下,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运输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构建与世界最现代化铁路网相匹配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持续提升铁路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动力。

深化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重在模式创新。铁路公司制改革要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构建体现中国制度优势、符合铁路行业特点、具有现代企业特征、落实加强党的领导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国铁路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纵观世界,放眼国内,并没有完全适合中国铁路改革学习的经验。一是中国铁路的集成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铁路模式;二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三是国铁企业与其他国企在生产组织、运营模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因此,深化铁路改革,坚持道路自信,在全球范围打造现代铁路的“中国模式”,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选择,更是务实的铁路坦途。

深化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贵在彰显铁路企业家时代担当。中国铁路企业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惯性秉承国家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的前提下,更多体现铁路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才可能继续推动铁路更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破解现实难题,实现中国铁路的再出发,迎接一个更新的明媚春天,是对中国铁路企业领导者的重大考验。推进管理创新中,实现国铁企业管理者向现代企业家的身份转变和理念重塑,从战略层面更大提升经营思维和经营本领,才能彰显中国铁路企业家的更大时代担当。

在深化铁路公司化改革中,需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领会“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的国企改革精神,先易后难,宜改则改,稳妥推进。要通过铁路公司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运输站段的责权关系,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市场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扬长避短发展,充分发挥国铁企业的优势,在新时代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可以预见,2020年,铁路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步伐加快,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国铁资本的经营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铁路仍将整体性持续领先世界,全国铁路网布局更加优化完善,铁路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运输安全保持稳定,运营管理现代科学,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