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何偏偏保留了卫国?

秦灭六国后,并未将郡县制推广至所有的地方,而是疆域内保留一个小小的、半独立的卫国。秦始皇为何不灭掉它,流传下来的有三大原因,最为流行的说法是,秦国因为感激卫国人商鞅、吕不韦的功绩,故破例保留他们的祖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将一个落后的秦国,塑造成头号军事强国;至于吕不韦则有扶立庄襄王、辅佐秦始皇的大功劳,坊间更盛传吕不韦为嬴政的生父。

所以,因感念二人的功绩而保存卫国,似乎也顺理成章。但秦国一向本性残酷,司马迁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更甚的是,商鞅、吕不韦虽然有功于秦国,但最终却都因罪被杀或自杀,要“感念”两人则有点矛盾。

也有观点指,因为卫国多君子之士、世风纯正,让秦始皇不忍心将其吞灭。的而且确,卫国不绝如缕存在了八百多年,期间经历数次亡国危机也能奇迹捱过,这也因卫国本身的贤士积极奔走不无关系,《史记·卫康叔世家》也载:“卫多君子,其国无故”。但一考虑到秦国与嬴政的一贯作风,这种观点也是牵强。

以上的说法有点不切实际,那究竟为何秦国保留卫国?其中能够推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卫国早已是秦国的附庸。战国后期各国争霸,处在夹缝中的卫国日渐衰弱,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濮阳城。公元前254年,魏国凭借武力杀死卫怀君、扶立元君时,卫国已经失去独立国家的地位,彻底沦为附庸。13年后,秦国攻取濮阳,再度把卫元君迁到野王城,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至此,卫国由魏国的附庸,转变成为秦国的附庸。

换句话说,在秦国未统一江山时,卫国已名存实亡。既然如此,再度吞并行动也许是多余的了,如果秦国不想保留卫国,只需一纸诏书废黜卫国国君即可,这也是卫国正式灭亡时,史书用“废”字,而不是用“灭”字的原因。

另一方面,秦国要保留卫国作为“样板”,在形式上宣示对百越地区的统治权。秦始皇要征服的目标,事实上绝不仅限于山东六国,还有百越地区,即是中国南方沿海一带所有少数民族,这些地区多部族、地域广,也相对落后,即使派兵征服,也难以有效管治。

所以秦始皇在征服上述地区后,为了有效的控制,采取“间接管治”的方式,将各部族首领都封为“君”,《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王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邹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让他们以附庸的形式,在保持半独立下效忠于秦,以后才逐渐向郡县制过渡。所以,为了证明各“君”治下的地区也是帝国疆域,皇帝对“君”有绝对的宗主权,在中原有卫国做“样板”,也许是卫国仍被保留的深意。

被秦国当做附庸的卫国,在六国灭亡的大背景下存续了12年,直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卫国国君才被废为庶人,立国超过八百年的卫国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