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虎鲸不应该被养在海洋馆里?

大海才是他们的家

在美国,曾被海洋世界当作明星一样来捧的驯兽员和虎鲸都已经去世了。一位是被虎鲸所杀,一位是被圈养、表演害死。

自从1964年虎鲸首次被用来向公众展示,这种黑白相间的海洋动物在人们心目中就从令人生畏的杀人鲸变成了可爱的海中熊猫。虎鲸是具有高度智慧,以家庭为中心的动物,寿命长且具有自我意识。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交活动复杂。虎鲸是目前被圈养的体型最大的动物和捕食者。

虎鲸不适合圈养,已不再是一种观点,而是不争的事实!

在虎鲸被展出娱乐人类的同时,对虎鲸的野外研究也在同时进行。对比两者的科学研究就足以证明,虎鲸并不适合圈养。

虎鲸在野外群居生活。图片来自网络。

圈养虎鲸的存活率明显低于野外虎鲸

虎鲸和人类有差不多的生活史。雌雄虎鲸在14岁左右性成熟,雌性大约每5年产仔一次,在40-45岁时会绝经。雄性最长可以存活60-70年(平均寿命31岁),雌性最长寿命可以达到80-90岁(平均寿命46岁)。在圈养下的虎鲸,无论雌雄,绝大多数在20岁出头时就死去,很多在10多岁时便已死亡。有科学研究报告表明,圈养虎鲸的年死亡率比野外虎鲸高出2.5倍。

迄今为止,圈养虎鲸的最长寿命仅仅和野外虎鲸平均寿命持平。过去的50年来尽管海洋馆在不断改进饲养技术,而圈养虎鲸的生存状况依旧没有任何改善。因为虎鲸天生就不应该被圈养。人类不可能通过改善任何的训练、营养或者兽医护理、饲养或者运输手段来“解决”他们在圈养环境里较低的生存率。

在野外,虎鲸的背鳍高耸,可达1米,指示其健康状况良好。图片来自网络。

在海洋馆里,虎鲸的背鳍大多垮塌。图片来自网络。

世界上曾有超过200头虎鲸被圈养,包括野外捕捉和圈养出生的虎鲸。根据雌性和雄性的数量、自然界的预期寿命和虎鲸被圈养的年限,照理说应该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虎鲸活下来,但实际上只有大约20%活了下来。

虎鲸在圈养环境下,遭受的长期压力、心理抑郁,甚至是无聊感,都会导致很多物种(包括鲸豚)免疫系统失调和产生其他健康问题。圈养虎鲸最常见的死因是肺炎、败血症和其他感染。

圈养虎鲸深受牙病折磨

圈养虎鲸糟糕的牙齿状况也可能是致命感染高发的原因,他们常常齿列受损,主要是牙齿破损,牙髓暴露。这恰恰与野外虎鲸相反。野外的话,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牙齿磨损的情况。而在圈养下,虎鲸牙齿的磨损并不是因为捕食造成的,而是由于他们啃咬分隔动物的水泥池壁和金属门栏导致的。

网络上有圈养虎鲸张开嘴乞食的照片,很多都可以明显的看到破损的牙齿。而糟糕的牙齿状

加州和得克萨斯海洋世界前训练员哈格罗夫写了一本书叙述自己的经历,他说,鲸鱼被大量使用药物,破坏了其野生生命力与自然家庭结构。鲸鱼们咬住工具边缘,造成牙齿断裂或磨损,近亲繁殖也造就了这些没有真正社会身分的杂交虎鲸。

生活在海洋馆里的虎鲸,水池狭窄,与海豚相邻而居或者在同一个水池中。图片来自网络。

圈养虎鲸频发异常行为

圈养虎鲸因为生活在人为决定的族群和“栖息地”中,社群关系的发展和其自身的心理发育都是不正常的。他们可能可能发生互相攻击,雌性虎鲸拒绝或者攻击新生虎鲸等行为。迄今为止,唯一的虎鲸之间的攻击致死的记录发生在圈养环境下。在野外,很少见到虎鲸之间的攻击行为,就算有也不会导致严重的伤害。而在圈养环境下,稍弱势的虎鲸无处可躲,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同伴。

圈养虎鲸造成人员伤亡

迄今还没有可靠的记录说明野外虎鲸杀死过人类。相反的是,有四人曾被圈养虎鲸攻击致死。【纪录片《Black Fish》(黑鲸)对此情况有做详细述说,可在网上搜索观看。】

鉴于虎鲸的自然史,他们不能,也不该生活在圈养环境下。虎鲸是亲缘关系紧密的动物,幼崽长期依赖母鲸,并且终生和母亲、兄弟姐妹和其它亲属保持家庭联结。当虎鲸被圈养后,他们的社会群体关系是人为决定的,这与自然群体关系截然不同。虎鲸合作捕食,自然栖息地延绵成百上千平方公里,每天也会游弋上百公里。但被圈养后,被迫生活在狭小的水泥圈养池里,生活空间不到野外正常栖息地的万分之一。圈养环境无法充分满足这种大型、群居性的、生活范围广阔的捕食者的需求。海洋馆自我宣称的——虎鲸在馆内生活健康,优于野外,这是与事实截然相反的。

不断科学事实和实际伤害的曝光,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去海洋馆,海洋世界的游客下滑,并公开承诺不再表演和繁殖。除了公众的力量外,当地政府部门也在政策上做出改变。2015年,加州议会通过议案,要求海洋世界逐步取消圈养杀人鲸。同时,加州海岸委员会投票通过决定,禁止圣地亚哥的海洋公园圈养繁殖杀人鲸。

全球不断在淘汰的虎鲸圈养和表演,却开始转战中国。目前已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已购买9头俄罗斯野外捕捉的虎鲸;海昌集团已购买4头俄罗斯野捕虎鲸;临沂极地海洋世界已购买2头俄罗斯野捕虎鲸。还有更多大陆的海洋馆在计划引进虎鲸。

文 / 拯救表演动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