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发炮弹就让叛军溃败,这款英国战车曾拯救泰国王室!

当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作为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独立国家,泰国对于是否加入轴心国仍然摇摆不定。然而,在日本人击沉了英国增援远东的Z舰队后,这个知名的墙头草果断决定,向新崛起的主子宣誓效忠。泰方不但允许日军借道,甚至还公然派兵,与日军一起参与进攻马来亚/缅甸地区,可以说是穷尽所能来讨主子的欢心。

而在二战之前,被称为“暹罗”(Siam)的泰国,也拥有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装甲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角——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旗下的龙式超轻型坦克。

▲在泰国的要求下,英方对原先做火炮牵引/人员运输的龙式坦克进行改造。在使用MKIV型的车体改造后,俨然一副防空车的模样:敞篷设计,正面装甲最大10毫米,侧面6毫米,在车体中部配有一门40毫米的博福斯“砰砰”炮(Pom Pom)。中国、印度都曾使用过MKIV型的龙式坦克。然而,只有泰国人列装了这款造型独特的“方盒子”。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一共有26辆MKIV型的龙式坦克进入泰军服役。1933年8月,泰方经由布朗公司订购的首批龙式坦克抵达。当年是佛历2476年,所以这款新式的防空战车,也被泰国陆军官方称呼为“76式自行高炮”。

▲正在列队通过曼谷玉佛寺(Wat Phra Kaew)的76式自行高炮车队。

76式自行高炮的布局非常简单。驾驶员位于车体中部,配有一个小型的潜望镜用于观察路况。而在驾驶员后面,就是5个分布而坐的大老爷们,弹药就锁在坦克后部的两个箱子内。为减轻全车重量及保持平衡,其引擎位于车体后部。悬挂系统与维克斯轻型坦克家族如出一辙,而最重要的传动装置则布置在车体前部。

▲1930年代初,正在演练场上接受检阅的泰军装甲兵,从中可见为数众多的76式自行高炮。

▲从上表可得知,在1930-1940年代泰军的装甲兵部队主体皆为英式的维克斯系列坦克/运输车(不包括自行高炮)。包括1930年服役的“73式战车”(卡登·罗伊德MKVI,10辆),“76式战车”(卡登·罗伊德轻型两栖坦克与卡登·罗伊德MKE轻型坦克,一共12辆),“77式战车”(卡登·罗伊德MKVI强化型,30辆)以及“81式战车”(维克斯 B型6吨坦克,8辆)和40年代入列的“83式战车”(日造95轻战车,45-50辆),总数约为110辆。

▲76式自行高炮的侧面彩绘。

1932年,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由原本的君主专制制度转为君主立宪制。次年的10月11日,首都曼谷再一次爆发了保皇党的军事叛乱,而泰军的披耶帕风亲王成为了镇压此次叛变的关键人物。在这场“全体哗变”的军事叛乱中,一共有4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1个骑兵中队向政府军开战,并一度试图攻占曼谷的机场,争夺空中力量。

▲准备以炮弹回应叛军的泰国政府军与部署敞篷火车头

叛乱开始后,泰国总理随即指定披汶( Phibun)为曼谷守军总司令。刚开始,披汶试图使用政府军手中的炮兵,用密集的弹幕压制住叛军向首都推进的企图,却失败了。随后,泰军又调来了1辆武装列车,并在车头位置搭载了1辆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用于指挥车),试图沿铁路线向叛军发起冲击,但也以失败告终。甚至负责此次进攻的一名中校,也被叛军射出的机枪子弹打死。

▲充当指挥坦克的维克斯6吨坦克,上面坐满了士兵。

在得知进攻失败后,披汶随即重新部署了自己的计划:他准备投入新列装的76式自行高炮!因为在当时的泰国,76式自行高炮可以200发/分的速度,射出40毫米炮弹来打击敌方航空器/轻型装甲目标,无疑是叛军机枪巢意想不到的“大杀器”。

▲当年的10月末,叛军被泰政府军镇压。叛乱结束后,泰军使用76式自行高炮为那些叛乱中英勇的战死者做灵车。

在一名由比利时皇家军校毕业的军官率领下,2辆76式自行高炮开始向叛军设置的机枪巢反扑。在面对一个让泰政府军付出数十人伤亡的机枪阵地前,76式自行高炮仅发射2发炮弹,就让里面的叛军吓得屁滚尿流。而在10月13日一整天里,76式自行高炮仅发射9发炮弹,就迫使叛军从整条战线上溃退了下来,由此可见它的震慑力是有多么强大。

▲有7辆76式自行高炮幸存下来,陈列在泰国的多个军事博物馆内。

至1943年,76式自行高炮显然已经不堪使用。一来是因为它打不着:盟军的飞行器都在近万米的高空,采取高空轰炸,砰砰炮有心无力。二来它对付航空器威力也着实有限,在近现代化的二战中已经不堪使用。所以,泰军果断进行了装备更替,将主要防空武器换成了77式75毫米防空高炮。而那些剩下的76式自行高炮,也从战火纷飞的一线,退居二、三线位置,成为了新手们的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