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下降了,一定要去补习班吗?

每次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就急忙的给孩子报各种的补习班,让孩子去补课,但是每次补完课,孩子的成绩又没有多大的提升,这让家长很是犯愁。其实养成好的习惯比补课更有用,有些好的习惯是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那么作为家长的你们知道吗?

一、补自信

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首先,家长多鼓励,多沟通,让孩子知道,家长是支持他、相信他的。其次,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最后,客观评价的习惯: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

二、听课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阅读习惯

虽然读书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不如补课来得快,但其效果却是长久有效的,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加的有帮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做作业的习惯

1、端正态度

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2、细心审题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3、练后反思

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4、搜集错题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长期坚持以达到之后不会再错目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考试时复习错题效果也很好。

五、学会思考的习惯

1、学会提问

敢于提问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学会复习归纳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长期坚持,才会学的更加的牢靠。

所以,与其让孩子累死累活的上各种补习班,还不如让孩子养成这些利于学习的好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学习,还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性格,让孩子有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