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史中都有哪些同类存在过?

直立行走让人类的的上肢得以闲下来,随着脑容量的不断增大,我们的祖先开始慢慢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或许是一个偶然的因素,让他们发现把两块石头放一起互相敲打,可以让其中一块变得锋利,从而学会了用工具制造工具,人类演化的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打造粗糙石器—能人

能人生活在距今250万—160万年前的东非大草原上,身高在1—1.35米不等,是早期的人属动物之一。和南方古猿比起来,能人的躯干和四肢都稍显瘦弱,但依旧比现代人粗壮;嘴巴前凸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脑容量也提高到680毫升;足弓的出现则预示着他们很可能已经具备了快速奔跑的能力。

能人头骨(水印)

在和能人化石一起出土的物品中,人们还发现了经过简单打磨,可以用来进行砍砸和切割的石器,这些石器被认为是人类开始学会制造工具的证据,也让能人这个物种得以命名,他们拉丁文名字的含义为“巧手的人”。

打造的石器(网络图)

通过这些石器,古人类学家猜测当时的能人已经有了主动狩猎的行为,而不像更早时期的南方古猿那样以水果为主食了。至于这样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一种理论认为:在250万年前的非洲,气候开始变得干旱,树木大量减少,开阔的草地却养活了大批高冠齿的食草动物,为了生存,能人开始尝试捕猎,就此改变了食性。

能人生活场景复原(化石网)

学会说话—匠人

匠人生活在距今190万—150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除了下巴有点大,脑袋有点小,额头有点窄之外,匠人的外貌已经无限接近我们,身高也比更早时期的古人类提高了不少,根据对一具名为“图尔卡纳男孩”的幼年匠人化石测算,9岁的匠人就已经能长到1.5米,成年个体则可能达到1.9米,比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荷兰人还要高很多。

匠人头骨(维基)

匠人复原(纪录片追寻祖先)

除了身材高挑,模样像人这些外在特征,匠人的脑容量也进一步增大,有700—1100毫升,智商上的提高让他们制造出了比能人更精美的石器,例如形态对称的双面手斧。同时化石证据还显示,匠人的大脑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功能,可以发出最简单的人类声音。

打造的石器(维基)

大约150万年前,匠人从地球上消失了,关于他们灭绝的原因,科学界还没找到明确的答案。

最先走出非洲—直立人

随着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这两项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开始尝试迁徙到更远的地方生活,大约180万年前,一批身材高大的古人类从非洲来到亚洲,他们被称为直立人。

直立人主要生活在亚洲境内,生存年代从180万年前一直到3万年前,是已经灭绝的人属动物中存在时间最久的,大家熟悉的中国境内的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都属于直立人。

直立人也叫直立猿人,从名字上不难看出,他们还多少保留了一些介乎于猿和人之间的原始特征,例如脑袋的上窄下宽、额头较为低平,嘴巴向前凸出等。

北京直立人头骨复原(现代阅读)

经过测算,直立人的脑容量大约在800—1300毫升之间,虽然还略少于现代人,但较之更早的祖先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这让他们学会了利用天然火来烤制食物,驱赶猛兽,居住地点也从荒野转移到了相对隐蔽的洞穴,并打造出了使用起来更方便的石器,例如可以去除筋骨的尖状器。

北京直立人打造的手斧(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最早的欧洲人—先驱人

在相继踏足非洲和亚洲之后,人类的脚步又迈向了同为旧大陆的欧洲。大约8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一批非洲匠人的后裔来到了当时的欧洲西南部,这就是先驱人,他们的拉丁文名字含义是:最早到欧洲的人类先驱。

通过对西班牙出土的化石进行研究,古人类学家发现先驱人下颌骨的前两颗臼齿非常巨大,和非洲肯尼亚发现的匠人很像;但上颌骨却有类似更晚时期出现在欧洲的海德堡人的犬齿窝;鼻梁较高;眼眶深陷,总体的面部特征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人。

男性先驱人头部骨骼和复原(百度百科)

先驱人的身高在1.6—1.8米之间,脑容量1000—1150毫升,男性体重可达90公斤,比海德堡人强壮。

由于身体上的某些特征和海德堡人很像,一些学者认为先驱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

女性先驱人在切割食物(维基)

智人的祖先—海德堡人

海德堡人生活在距今大约60万—20万年前的欧洲和非洲,是我们现代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

海德堡人身材高大,肌肉强健,长有较大的鼻子和眼睛,和现代人比起来,他们的额头还略显低平,眉弓则比较突出,头部总体上有点长。

海德堡人头骨(维基)

海德堡人的平均脑容量已经达到了1100—1400毫升,这个上限已经无限接近现代人。更大的脑容量让海德堡人可以思考并从事更多复杂和有意义的工作,化石记录显示,他们已经开始埋葬自己死去的亲人或族人,并在死者的墓穴中放入随葬品;已经开始制造由削尖的石头和木头组合在一起的长矛;学会了如何保存火种;男性狩猎获取肉食,女性采摘获取素食的分工已经形成,而且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海德堡人已经开始举办类似篝火晚会一样的社交仪式。

海德堡人的长矛(360doc个人图书馆)

海德堡人的生活(水印)

智人的兄弟—尼安德特人

既然海德堡人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那尼安德特人自然就是我们的兄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属动物。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大约30万—3万年前的欧洲,为了在寒冷气候下生存,尼安德特人继承了祖先结实的身板,长出了更加厚实的肌肉,这让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和大型猎物搏斗;又短又粗的身材有助于热量的保存;高而宽大的鼻子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巨大的圆形眼睛则能够更准确地发现猎物。

尼安德特人骨架(维基)

除了这些外在的,人类演化的另一项重要指标—脑容量,也在尼安德特人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大发展,据测算,尼安德特人的平均脑容量在1300—1600毫升之间,这个数据居然超过了现代人。如此巨大的脑容量,让这个看似粗笨的人种不仅制造出了更多复杂精美的石器;懂得团体协作来制服猛犸象和披毛犀;还有了非常细腻的情感,他们会用壁画来记录见过的事物;知道如何照顾群体中的老弱病残。

然而,尽管表现出足够多的优点和对生活的适应,尼安德特人还是在大约3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了,至于原因目前科学界众说纷纭,过去说是被更加先进的智人在生存竞争中消灭了;但近年来又有DNA证据显示,除黑种人之外的现代人体内普遍含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尼安德特人复原(维基)

印尼的小矮人—弗洛勒斯人

说完了这些主流的人类,我们最后来看个另类。在上世纪末,科研人员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岛发现了一批奇怪的史前人类化石,他们长有和现代人类似的脸,但身高只有1米左右,大约380毫升的脑容量也只和黑猩猩差不多,生存年代为距今9.5万—1.2年前。

至于弗洛勒斯人这种矮小的人类是如何出现的,一些科学家结合岛屿动物的体型普遍小于同种的大陆动物这一特点,认为是为适应环境而逐渐缩小的。

弗洛勒斯人(左)和智人(中)以及尼安德特人(右)身高对比(水印)

从第一次直立起身体,到第一次走上地面,再到打造出第一块石器,第一次吃熟食,第一次开始讲话,第一次记录看到的事物,在700万年的慢慢长河中,人类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不断在生存竞争中进步,最后演化成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智慧生命!

作者: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