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毙了!世界上第一只荧光青蛙,你这么厉害你爸爸知道吗?

围观世上第一只荧光青蛙,乖乖,你知道自己有多屌吗?

这只南美圆点树蛙挺能自嗨。它是一只在黑光灯下华丽起舞的小树蛙。从没见过其他青蛙有它这本事——陆生动物里有这本事的根本就屈指可数:它会发出荧光。

乍一看,小家伙并不起眼,但你把它放在合适的光线下,嘿!它熠熠生辉。没错,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就是投射紫外线在这只小青蛙身上时观察到它发光,才有了这发现的。他们不久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你也许已经在想入非非了,“一只在黑暗中发光的树蛙,酷毙了!”——错!错!错!敲黑板,划重点,它不是在黑暗中发光,它发出荧光,这完全是两回事。黑暗中发光的东西,比如你童年时天花板的那些星星,或你玩街机赢得的弹跳球,是以磷光原理来发光的。

磷光材料从某个光源获得能量——通常来自太阳光,再把这些能量发射出去,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在你拿走光源后,它们也还在黑暗中发出微光。不过,过一段时间后,它们的能量就耗光了,重返黑暗。

但这只小树蛙不会耗光能量。它的皮肤吸收紫外线而发出明亮的绿光。只发出紫外线的灯泡也称为黑光灯,部分原因是这名字听起来更酷,但也是因为这种光我们肉眼看不到。这造成很酷的效果,当这只青蛙放在紫外线下,它似乎是自己在发光,因为我们只看得到它发出的绿光。这让人喜出望外,因为在白天它的颜值实在一般般,身上有绿棕色的斑点而已,你在热带雨林中走过它身边也不会在留意到的。

在夜里,你也可能和它失之交臂。黑夜里你周围不会有多少紫外光,所以它不会像我们熟悉的其他发光动物那样让我们看到亮光。物体在夜里发光的两种主要模式是磷光和生物发光。生物发光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发光模式,近似于照亮塔斯马尼亚海滩的海藻,或你家后院看到的萤火虫。它通过酶和色素之间的反应作用而产生足够的能量发光。它不必依赖某个光源给它“充电”,因为这个生物体自己产生出光。

我们的树蛙老弟不能自己发光,实际上甚至不能在黑暗中发光。在夜里不存在真正的自然紫外光源——在白天,自然紫外光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太阳一落它就不再存在了。所以,树蛙老弟事实上只能在白天或微光的时候发光。我们不会注意到它,因为白天太阳的光线太亮,你分辨不出一只本身绿色的树蛙发射的微弱绿光。

【图片说明】好吧,这家伙没小树蛙那么Q,但至少霸气侧露

而且也没什么好理由让你疑心到青蛙会发出荧光——大多数陆生动物都不会。虽然在水下有大量会发荧光的动物(我的学霸头脑马上想到鳗鱼和一些海龟),但在干涸的陆地,貌似这种才能挺稀罕。蝴蝶、蜘蛛和蝎子是已知能发出荧光的少数其他陆生动物。鹦鹉是纯陆地脊椎动物中唯一有这种能力的——呵呵呵,有谁知道鹦鹉可以发荧光?!它们似乎大多把荧光用作某种沟通符号,但没人清楚它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有可能是一种性选择——鹦鹉喜欢与带有荧光标记的其他鹦鹉为伴。

还没有人深入研究过圆点树蛙的视觉系统,所以目前还不清楚他们能从彼此的荧光中读取什么信息,或许根本就视若无睹。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树蛙是否可以感知到彼此皮肤发出的这样低亮度的光。虽然一般来说,两栖动物的眼睛往往对绿色光谱最为敏感。

如果圆点树蛙的眼睛可以感知那微弱的绿光,那么在黯淡的暮色里,绿色荧光可能非常有用——相当于它们把暮光中残余的紫外线转换成一种让同物种的其他成员可以看到的光线。

另一个谜团是这些树蛙最初是如何发出荧光的。它发光似乎用的是与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的分子。事实上这种物质更接近于荧光植物所用的分子,研究人员对此仍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现在,我们知道两栖动物能发出荧光了。我们得回头看看其他青蛙,是否它们也有这天赋却不为人知,抑或圆点树蛙老弟天下无双?至少,它已准备好乐一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