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第一次!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外一口气发现2000多颗行星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宇宙那么大,难道只有银河系中存在行星吗?这个困扰了我们很多年的问题,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

近日,天体物理学家获得了一个重大的天文发现,人类首次在银河外星系中发现了大量行星存在的证据!

要知道我们本身所处的银河系已大到无法想像,若还要进一步观测银河系外行星,所需的望远镜技术连科幻小说都想像不出。

至今,所有你听过的、科学家确认发现的那数千颗系外行星,都还只是银河系内的小小成员而已,尽管银河系本身已是一个直径介于10 万~18 万光年、厚度达 1,000 光年的巨大螺旋光盘,但放眼整个宇宙,银河系也不过是画布上区区一小点。

而这次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银河系外主序星,它对应着大约 2000 颗质量从月亮到木星之间的行星,这真的是一个奇妙的宇宙,或许我们的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探测银河系外行星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办到的事情,它们不会释放太多能量,重力场也微弱许多,比恒星还要更难发现。

那这些银河系外的行星怎么发现的呢?天文学家使用了一种叫微引力透镜的技术(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进行探测,它就像一个放大镜,让科学家可以从那些离我们特别遥远以至于不能直接观察的星系中发现目标。

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的天体物理学家使用了从 NASA 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得到的数据,并通过这个方法进行探测。要知道,这可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银河系外的行星,可谓壮举。

NASA 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与哈伯太空望远镜对类星体 RX J1131-1231 的合成影像

天体物理系的教授 Xinyu Dai 说:“这是人们首次在银河系外观察到行星,这些小型行星是我们用微引力透镜技术能观察到的最佳候选目标了。通过将数据建模来获取它们的质量,我们分析了研究中得到的高频数据并得出结论:它们都是行星”。

通过类星体微引力透镜,看到在透镜星系内的银河系外行星是可能的,但疑惑的是它的探测原理是怎样的呢?

这项技术最初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它被用来发现银河系内的系外行星,这是唯一已知的发现最小和最远的行星的方法,这些行星距离地球几千光年。

当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行时,系统的引力场可以使它后面的一颗遥远恒星的光弯曲。当一个行星进入两颗恒星之间的轨道运行时,这颗行星会进一步扰动恒星周围的光——这是行星的一个可识别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在银河系内的 53 颗系外行星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被探测到的。不过,要想在更远的地方找到行星,需要比一颗恒星更强大的东西。

俄克拉何马大学的天文学家 Xinyu Dai 和 Eduardo Guerras研究了一颗名为RX J1131-1231的类星体,这颗类星体是天空中最具引力的类星体之一。

在地球和类星体之间的 38 亿光年之间的重力场,使光产生了四幅类星体的图像,这是一个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在 x 射线中非常明亮,这要归功于它的吸积盘的高温。

利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类星体的光中有特殊的能量转换,这只能由星系中的行星来解释。

结果发现,在银河系的恒星之间,大约有 2,000 颗未绑定的行星,它们的质量介于月球和木星之间。

但是在这里必须再澄清一点,想直接从银河系内观察银河系外行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天体物理学家的工作是筛选各种数据、再使用其他检测技术来证明行星存在。

正常来讲,需同时以多种方法确认,且某些情况下检测结果只是场误会,那些行星远到我们无法以传统手段观察,所以,这次研究仍然不是“直接观测”到银河系外行星,而是精确计算而已。

但是这不妨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些行星又刚好处在宜居带上,那会有外星生命存在吗?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