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的通病:都想把自己放在营销之前

定位在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更愿意把其称之为理念,而非理论,直到现在也是。这就是科特勒与特劳特的区别,这也是为何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成为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基础参照;而特劳特《定位》却没有,直到现在还没有。因为,定位不只是《定位》一本书,而是定位的整个系列,甚至还包括分家之后里斯关于品类与视觉锤的著作。很多时候,你读就会发现每本书里都有似曾相识的句子,读着读着就成了一锅粥——还是读的不够,多读。

孔子有两个流派,一个叫做孟子流派,一个叫荀子流派。荀子理论是方向,孟子理论是方法。定位在经济理论上分为内部定位和外部定位。内部定位:我的客户是谁,我的细分市场在哪。外部定位:我的竞争对手是谁,我如何获客;内部定位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与科特勒;外部定位的代表人物是里斯与特劳特。

至于咱们的营销人有什么好分的?就两派。什么十大策划人,那是点子公司,市场竞争已经不是靠点子致胜的时代了。李光斗在点子里是懂4p的所以“活”在策划人里是好的,叶茂中在4p中是懂点定位的、甚至开始往定位这里转了,品牌形象广告数一数二。华与华本质上是定位,戏剧化表达与视觉锤一流,品类与特性有时候就给忘了。

科特勒讲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是平衡,而我们喜欢讲极端。直到成了产品为王,这还不够,直到成了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这样的话不知道要害死多少创业者。单一维度的极致,最终就是极端。维度越单一,结果越是两元对立;市场是多维度的、多元化的——只有产品是不够的、光有产品是不行的,你给中庸、平衡。

定位的问题就在于太流于口语化、不成体系。本质是你学定位,记住一句话心法:在潜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找到一个“第一”,在潜在消费者认知中与众不同。在这里面你要注意两个,(1)在潜在消费者认知中、(2)“第一”与众不同。理解心智的5个规律是基础(厌恶混乱、缺乏安全、不会改变、容量有限、喜好第一),8个信任状(热销、最受青睐、领导者、权威证明与关联借势、专家、历史传统、开创者、制作方法)是购买理由戏剧化表达的基石、5个定位方法(抢先进入、占据特性、聚焦、新一代、新品类)来自于心智认知,心智地图。

其实,说到底就是2派,科特勒派、特劳特派。只是有的人比较实在告诉你营销是科学、有的人比较操蛋,告诉你他是大师、一代宗师,换个词粉墨登场忽悠小白而已。至于讲品牌是故事的,那真是讲故事的主,听不听的吧。

后记:昨天看微博说营销人。其实,没那么复杂,你从那里学的就告诉别人,源头在哪里。非要费劲心机的掩饰、改词,都是因为不自信。通病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营销前面。此心,修的不至真至纯,做事就会私心杂念。其实,就是王阳明说的哪有什么技巧,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此心光明,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