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不是盛世,倒是亡了大清国

清朝之后是民国,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制国家,在存在期间,受尽外国略强的欺凌。如果说康乾盛世中的清朝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此后则是哀鸿遍野的话,那么假使康熙和乾隆再活500年,会不会有此后的“鸦片战争”和中国的沦落呢?

鸦片战争

历史虽然不可假设,但是这种思考有助于我们认清楚一些背后的事实,即灭亡中国的也许不是康熙乾隆之后的历代皇帝,更不是背锅侠慈禧太后,而正是康熙乾隆一手埋下的恶果。

此话怎讲呢,我们得从康熙说起。

他是一个功绩斐然的大帝王,先后铲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战雅克萨,打败葛尔丹,还治理了黄河淮河,也是个西方科技迷,自学近代科技。就简单看他的履历,貌似康熙俨然一位伟大的君主。

而在电视剧上,康熙的面貌总是正面的,在大事面前不糊涂,在小事面前不含糊,整个帝国在他手里也焕发了活力和实力。

但是,凡是不能只看他做了什么,而要看他没有做什么!这是一条用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也即是说“做了的事情”总是有限的,而“没有做的事情”却是海量的,有可能在这海量的问题当中,康熙没有做其中一条,而导致了帝国种下了灭亡的种子。

康熙很能干,在他一生所做的事情中,铲除鳌拜,属于皇权内部的战争,并没有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存续的问题,也没有做出实际的贡献。康乾对准葛尔部的战役,属于满族与蒙古族的对抗,没有过于辉煌的战绩。至于治理黄河淮河,前任明朝那位30年不上朝的万历帝都治理过黄淮河的水患,康熙这个贡献不算特别光辉耀眼。

再说康熙学习西方。同时代的彼得大帝,也一样热衷学习现代技术。而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康熙把西方技术当做把玩的器皿,并没有太当一回事,将其纳入国家改革和推动的序列当中。而彼得大帝,可是拿科学当做振兴的法宝。

没有把西方技术用于国家治理也就算了,甚至也没有考虑用在军事上。在当年的雅克萨之战中,沙俄的兵力只有区区800多人,还是远征。弹药和粮食都无法补给。而清军则数倍于沙俄军,还享受着不错的装备,水陆两军同时进攻。结果呢,战败了,还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俄国。

康熙并不是没有先进兵器,戴梓发明的28连发火器是当时的精锐武器,康熙却弃之不用。他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可见康熙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重视对武器的改良乃至延伸为对西方“器”的轻视,妄图以所谓中国的“道”来完胜一切。

康熙不重视科技人才,戴梓这位军事武器天才很快就被充军关外。康熙打压科技人才,也打压科技的发展。

乃至清朝后期,当洋务派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居然从明代的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看来,康熙在明朝与晚清之间拉了一条分界线,把中国的科技和武器发展的生命线给阻断了。

康熙和乾隆

那么康熙此举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呢?一个具有清晰头脑的领导者,怎么会撩着眼前这么精良的武器不用,反而因循祖宗之法呢?

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满族人的历史说起。当时满清得到明朝天下之时,满族仅有几十万人,却要统治一个两亿人口的天下,那得需要何等的智慧啊。它也吸取了蒙古人残酷压迫汉族人而致灭亡的经验,决定“善待”汉族人,融入到汉族的文化当中。于是清朝变成了汉族文化发扬光大,继承最完善的一个朝代,但几乎又过于苛求,以致僵化,不能再接纳西方文化。

另一方面,在融入汉族文化的同时,满族人极力地抗战,深怕被同化,也深怕汉族大臣的反抗。于是,皇权极力在文化上占据压倒态势。这种压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明朝自朱棣建立了对文人的迫害和压制以来,直到明朝万历皇帝手中,依然有文人大臣

反抗政府的统治。但是万历帝并没有像朱棣那样因为大臣闹别扭而杀过一人,因为他杀了也没用。

明朝以及之前的朝代,皇帝的“治统”之外,游离着一种叫做“道统”的力量。皇帝用统治机构镇压下面的人,叫做“治统”。文人大臣们用道德原则或祖宗之法限制皇权的力量称为“道统”。

明朝的大臣很傲娇,他们掌握着道统,可以与皇帝理论。皇帝即使打大臣,或将其千刀万剐,文人官员依然是义无反顾,誓死力谏。因为他虽然受到了统治者的反对,但在道义上获得了胜利,可以名垂青史,被后人和文化界歌颂。这也就是西方的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中国的一种回应吧。

但是到了清朝,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皇帝将治统与道统集中在了自己手中,清朝也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统治手段的朝代,于是康熙就有了道德上道义上的绝对地位和话语权。

首先,康熙提倡程朱理学,用单一的思想模式控制文人。

其次,贬低名儒的人格,在国考中康熙担任主考官,对文人的思想进行源头上的扼杀。他认为,真正懂道学的是自己,真理在自己手中!这也致使清朝几百年未出什么什么思想界的人才,更没有诞生新的思想花蕊。

而此后的康熙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大臣王锡侯编了一部字典,因字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庙讳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将其处斩,后代株连。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与乾隆的古稀老人同名,乾隆命人将其绞死,这么小气也还自称“十全老人”。

再说说乾隆主持编写了38年的《四库全书》,总是被人说成是历史的瑰宝,中国文化的集大成,但是乾隆为什么要修这部书呢,是为了将那些有碍于他统治的书籍尽行销毁,对涉及到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焚毁的图书超过70万部,真不比秦始皇的婚书坑儒简单。

焚书之后总不能就这样收关,乾隆于是就把那些它觉得不会危及统治的书籍给逐一统筹成册

,纂修了《四库全书》。有学者说,这样的《四库全书》才真的是让真正的古书亡矣!

鲁迅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而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可见,康熙乾隆断送了文人,断送了文人头脑中的新思想,于是最终也断送了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