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郁达夫心目中为何有不一样的地位?

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京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鞭走出,出门前便觉胸舒,过芦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京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都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这一经验,原是住过北京的人,个个都有,而在我自己,却感觉格外的浓,格外的切。

以上文字出自《北平的四季》,其作者为郁达夫。

我们知道,郁达夫笔下的情感是“颓废有原,悲切有因”。曾有人评价他的创作风格“犹如林黛玉一样,有着一种“病态美”,不是正常的绯红,而是高烧、肺病过后凄惨淋漓的红晕”。他描写的景色乍一看是平和宁静,可又总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愁云惨雾,莫不衬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但是,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在他的心中就有了不一样的地位。

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有着浓厚的历史的北京,具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而重大的影响于出现在此的人们吧。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北京带给他们的是熟悉的、亲切的、深沉的乡土感,此时的北京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首都,而是被赋予了另一层更深的意义--故乡。

而于郁达夫也一样,十七岁随长兄郁曼陀到日本留学,在经历了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留学生涯之后,他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北京是他第一个做较长停留的地方,漂泊的心终于有了归属,成为他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