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崛起竟是因为宋代皇帝总想当军事独裁者还没那个本事?

灵州在残唐五代都没丢给异族,反倒是在中原基本统一的宋真宗时期丢了。燕云十六州还可以丢锅,灵州这个锅只能北宋自己背了。

德玛西亚:楼主看来肯定没听过陕北党项化,和陇西吐蕃化,河北胡化并列宋粉三大困扰。

gameboy:其实这些都不是不能解决的困扰。宋太宗、真宗两朝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之道罢了。
问题是很多人黑宋的时候认为按照历史上太宗的做法去做,只要不(重文轻武、猜忌武将、将从中驭……可以任意选填),就能解决问题。
所以经略幽燕我童贯曾说,世上本没有宋粉,只是太多人不知道黑宋的正确姿势。

yuanbai:定难军离灵州千里之遥。

叶鸿慈:不黑宋朝,北宋就是个升级版的五代军阀政权,本来随着时势走把大权交给职业官僚集团像明朝大部分时期一样也还可以糊弄一时,它倒是挺有追求的想改一改,其实就是皇帝对权力减少不满意,结果改成了个首领能力极度劣化版的乾隆式军机处体制,乾隆的野心和奢靡等种种毛病倒是一样没那下,还加上了崇祯式的自以为是和优柔寡断。结果一头撞上了个加强版野猪皮
北宋历代皇帝真是无比深刻的说明了什么叫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也就是不识时务,奋起没有汉武帝和宗室,外戚,豪强,异族死磕到底的决心,或者就像嘉靖隆庆父子那样干脆不要脸,把江山交给能人暂时打理也好,它又舍不得权柄。

北宋的士大夫和百姓都在水平线上,李纲,宗泽,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甚至章淳等等会用的话哪里比不过于谦,三杨,李东阳,张居正,高拱,更不要说民间居然有岳飞这种不世出的英雄。可是赵官家即没有脸,也没有皮。

北宋真不是体制问题,就是一代代首领的能力特别是气度决定了命运,就像谁到崇祯手里做事,就已经预定了盒饭一样,所以北宋皇帝风评最好的是宋仁宗,他起码不耍小聪明。

客观点说,西夏到了李元昊,才真是个大麻烦,它本钱比努尔哈赤起家时厚多了,侥幸的是他和他的后代没有野猪皮父子的能力,李元昊之前,也就是刘武周,公孙渊,最多安南黎利的级别。

yhaos:我觉得吧,杀岳飞这件事,就已经判定这个封建王朝没啥意思了。不知后人有多少对岳飞的结局心有余悸。

gameboy:不不不,仁宗是有小聪明,无大主意。他虽然不像其它赵官家那样有想法,爱折腾,但是小聪明那是有宋一代无人能及的。就狄青那事,小算盘打得贼精。

ffs:宋太宗削藩过于急躁,完全不顾西北这地方北宋就没有真正被有效管理过,激化了西北民族矛盾,被李继迁一类的人物整合成了一股统一的反叛力量。

生嚼高丽棒:话说西夏有这么难搞定吗?

初音未来:宋徽宗不是差点就搞定西夏了,是不是说明宋朝只要肯稳扎稳打,完全可以靠国力磨死西夏?

gameboy:其实不难,李国舅带兵进讨实地了解了一次情况以后就提出了正确的思路,奈何费时费钱,太宗没理他。

一介草民铁面人:啥策略?

gameboy:在横山筑垒。

蒋公顾问崔可夫:宋神宗五次伐夏才是真的差点儿……宋徽宗距离宋神宗的成就还差很多点……

我认为宋太宗应该处决所有的将军as斯大林怎么破?

jerry-dong:五路伐夏如果是设定浅纵深目标,横山基本当时就到手,西贼就只剩半条命了,结果做大死,闹到哲宗才有章惇拿下,结果徽宗一朝愣是让西贼喘到靖康大翻盘。

卖肾援华斯大叔:记得以前一个旧贴提过,五路伐夏攻打的要是匈奴单于,突厥可汗的牙帐,而不是坚固的西夏都城,绝对妥妥的卫霍之功。

长乐夜未央:如果是牙帐,人家傻啊原地不动让你五路合围?

rottenweed:这假设没意义啊。就算是放嘴炮,宋人也没谁敢说“一宋兵可当西夏五”的。

jerry-dong:是不是还得按历史让西夏牙帐先来场瘟疫加大雪灾,让宋军过瀚海时西贼无所作为。

长乐夜未央:错,是让西夏牙帐先瘟疫和大雪灾损失惨重,然后党项人崛起占据河西,让西夏在灵州立不住脚回迁到夏州,然后宋军五路合围,这就爽了。其实,唐太宗的武功,平定突厥和打吐谷浑以及收拾啥高昌伊吾啥的真算是容易的,进攻高句丽和灭薛延陀算是难度比较高的。

橙色指挥官:一宋兵当西夏五是没有,但是就当时四国兵员素质而言,确实是金国最好,其次辽,再其次宋,西夏最次。

卖肾援华斯大叔:如果是匈奴,突厥之类的牙帐什么的,当然不会原地不动让人五路合围,但只要逮着了还是很容易对付的。就像抗战时期的土八路,当然不会傻到原地不动让太君N陆路合围,但一旦被太君合围那肯定凶多吉少。

长乐夜未央:别逗了,宋朝马政完蛋后哪有深入大漠的后勤保障能力和足够的战马,逮着了容易对付?你直接说怪敌人不送货上门好意思吗?
以宋朝马政的废弛,我感觉就是没有辽夏,也多半是类似明朝那种,开国辉煌不过一瞬,然后长久不振。
好吧,我把宋明都黑了……

清道斩斫田令孜:北宋有成功对辽,金,夏的骑兵集团成功合围的战例吗?学习下。

经略幽燕我童贯:马政是一方面,这是技术原因。但根本因素是,李继迁在当地有群众基础。这才是关键。
如果李没有群众基础,那最终无非也就是个流寇的结果。但他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很好,不少大族都暗中支持他,补给他,否则就他那么点人马,怎么可能闹得起来?
他这也算是实践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WILL9999:契丹类似匈奴突厥的话,还是能去漠南搞一下的。而且本位面宋军本身在辽军降将的引导下冲入辽境追杀契丹人的时候去拜访过一次昭君墓。

长乐夜未央:我提一点个人想法,请指教。
我认为,任何当地能闹大的集团,肯定在当地都有群众基础的,你如果看看整个从两汉隗嚣到魏晋南北朝马超、盖吴等等乃至隋唐薛举等等在西北闹事举兵的,基本评语不是当地豪强,就是少数民族酋长啥啥的,总之当地有威望有实力,才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这些举兵者真正做大的很少,至于到能以西北起家,割据万里之地独立一朝的其实寥寥无几(也就是前凉、前秦,归义军算半个?),为啥呢?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因:
1、西北(主要指的关中以外的陇西河西以及关中外横山以北)地形不是千沟万壑就是地形复杂。总之,非常不利于兼并,这导致当地各种部族矛盾错综复杂,很难出现一个强势的整合了西北的强人,因此镇压一方以全国之力量,拿出一部分也远比当地叛乱者强,然后就是以夷制夷,利用各方势力矛盾,各个击破。

2、西北当地各路豪强酋长啥啥的叛乱者普遍缺乏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表现的普遍的鼠目寸光,因此往往主动做出各种作死的行动。所以从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在西北成事的,张骏是在大一统西晋中央历练过,苻健苻坚是在关东成熟的。姚氏也是一样。然后北周宇文泰起家是六镇,然后在关东经过复杂斗争考验开阔了眼界。真正在西北本土起家的,隗嚣和董卓都是表现很差的,更别说那些举兵者了。
3、关中关系太重要,而要稳定关中,必须控制陇右,要控制陇右必须控制河西。中央也许可以一时失利,但是绝不敢也不会放弃这里,必然持续的派大军来镇压,而且随着失败,派来的人会越来越优秀,军队会越来越强。而且大西北长期是大一统王朝的一部分,甚至是起家的部分,因此当地主流政治势力产生对中央的向心力(未必是忠诚,而是那种想闹事割据注定要完蛋,我们不能往死路走,他强就先保持距离不要得罪,而他一旦弱了就跟着中央痛打落水狗,比如马超的败亡算是典型案例。)
而李继迁呢?首先,他有西北李氏割据百年的成熟政治基础,这个在西北之前历史上是从来没存在过的。这种累世藩镇的地位和威望不是那种一方豪强少民累世酋长可以比的。
其次经过这种一方藩镇长期割据自雄的历练,其文化和政治军事水平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可以比的,比如说其投靠契丹的选择,这个就不是过去一般的西北叛乱者想的到的。

第三点,由于吐蕃夺取陇西半个世纪,吐蕃帝国瓦解后归义军虽然收复当地,然而唐朝已经衰落无力接收,无非是一个割据撕裂取代另一个而已,而归义军衰败后,党项割据,回纥割据,还有当地汉人等割据导致大西北地区被深刻的割裂了:
打个比方,就好像现在台湾,日本侵略殖民五十年,然后中国又没能收复后长期在一个统一政权内部治理,而是随着常凯申台湾割据,由于这种长期割据形成割据意识,其实和越南独立是类似的),由此产生了,割据才是常态,统一不习惯不适应的心态,这对当地各路政治势力支持李继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大一统王朝时期李继迁举兵叛乱,或者大一统王朝崩溃后不过10年15年的新王朝(类似东汉,曹魏)就派人来收复,那哪怕当地的各路势力胡人酋长对李继迁多有好感,相信大多数也不敢支持李继迁,因为大家都觉得大一统是常态,没人相信非常态的李继迁能赢。
而北宋初年不同,李继迁代表的是一个常态,而北宋代表的是一个非常态,北宋的作为恰恰是打破了西北的原来藩镇割据的制衡和平衡,而由于辽国的牵制,北宋又无力投入太大来以绝对优势碾压一切,这就导致,北宋的作为实际是为李继迁驱除了。
另外,我说的马政问题的意思是,以北宋在太宗朝之后马政的荒废速度,我觉得就算没有一个强大的契丹,没有西夏的崛起,北宋推进到汉族王朝正常的河西河套燕山辽东疆界,估计也多半如明朝太宗朝之后的状况一样,无力控制漠南漠北,处于全盘守势。

明朝搞了啊,太宗五征漠北,然后太宗死后呢?以北宋官僚集团的对马政的懈怠和对牧场的侵夺,就算北宋没有遇到辽国崛起也没有西夏崛起。也顶多顶多是明朝第二。太宗时期辉煌一下,然后就在官僚集团天下太平的侵吞中马政废弛,无力维持攻势,只能被动挨打了。

本文作者:yuan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