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学营销吧,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学营销吧

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讲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往往容易让我们把一个问题,一个事,分成了4个先后的部分,先是产品、之后价格,顺序往下。为此,也就有了产品为王的认知。这是看书只看了一半造成的问题,而忽略了科特勒在4p之前,讲需求、讲营销近视症,既;只看到自己的产品好而忽略了顾客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5毫米的洞,而不是精美的钻孔机——命运在认知局限中轮回。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学营销吧,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学营销吧!营销是有关人性的工作——需求以人为始、营销到人为止。

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营销更是如此,产品、价格、渠道、促销都是一个事,营销的事——为购买提供理由。哲学二分法讲究一分为二,更讲合二为一。准确的说:营销在产品之前,而不在产品之后,动销的问题往往不出在销售上,而是出在营销上。换句话说:动销的问题是不能通过促销去解决的,反而促销会让动销,越动越慢。

企业对关键、核心问题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持久度。为此,雷军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我们的身体很勤奋、我们的大脑又都太懒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形而下的营销讲产品怎么卖,形而上的营销思考的是产品卖什么,也就是消费者为何买——产品卖什么不重要,消费者买什么才重要。

一个是做产品之前,就想到了顾客、一个是做产品之后,才想起了顾客。所以,一流的企业家、精明的生意人首先思考的是战略问题:我的顾客从哪里来?我的竞争对手是谁?我的差异化诉求是什么?运营如何配称?在你没有思考清楚这四个问题之前,不要动手做产品——产品滞销时流下泪,都是做产品前脑子里进的水。

双剩时代(产品过剩、信息过剩)来了,我们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到产品丰腴的买方市场,企业也好、产品也好面对的是消费者选择的暴力。货架的竞争已经走到了尽头,很多产品面对的真实情况是:消费者对其视而不见、对其听而不闻。即使你摆在消费者的眼前,他依然不选择你,给我来瓶加多宝,想想真气人。

如果企业在做产品之前,不去思考产品为何而做、为谁而做、因何而买的问题,产品出来之时,这些问题就会随之而来。问题是,包装、设计以定,产品已出,再去改来得及吗,犯错成本太大了——生意要试错,但不是犯错,市场有风险,但不是冒险。

所以,只好想点子、搞创意、找卖点,需要提醒的是自嗨文案不是差异化,点子、创意也只能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你见过那个企业靠点子、凭创意能活的长盛不衰的?前两年的马佳佳、黄太吉、斯巴达800勇士、如今安在否?不要做流星,而要成为品类教父——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在哪里?营销在产品之前,聚焦在经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