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白马雪山下,那些美丽的花儿!

白马雪山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之称,所以在白马雪山,我们会看到很多珍稀的动物和美丽的植物,今天的藏文科普,我们就来看看,白马雪山上那些美丽的花儿。

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一直到7月, 白马雪山垭口便是杜鹃的舞台。粉色的雪山杜鹃、紫色的粉紫杜鹃、白色的樱草杜鹃、黄色的金黄杜鹃和紫红的平卧怒江杜鹃轮番出场, 共同构成了高山轰轰烈烈的群落景观。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的杜鹃超过 76 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杜鹃种类最多的区域。

杜鹃灌丛下,一些美丽的物种常常被杜鹃的芳华掩盖,若不仔细观察,并不容易发现。常见的有岩须、篦叶岩须、黄花小百合、金露梅、各种报春、大铜钱叶蓼等。

在百合科里,最常见的花是黄花小百合,这种花的外形与同海拔能够见到的尖被百合很类似,但黄花小百合盛开的量更大一些,分布的海拔相对要低一点。将它们放在一起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黄花小百合的花瓣通常打开,而尖被百合的花瓣通常在顶端相聚。

岩须家族是杜鹃的亲戚,岩须的花冠像一口倒扣的钟,呈白色或淡红色,约 20 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环极地区。在我国,岩须有11 种,在白马雪山最常见的是岩须本尊和篦叶岩须,这两个兄弟花都差不多,区别是在叶上,岩须叶呈交互对生,而篦叶岩须叶呈覆瓦状排列,并且叶边缘具篦齿状锯齿,齿尖具灰白色毛。

杜鹃灌丛附近的报春种类里,形成景观的有厚叶苞芽报春、钟花报春、锡金报春和异类山丽报春,而紫花雪山报春通常单打独斗,不连片分布。

偏花报春和钟花报春是不分你我的好兄弟, 它们经常混生, 身高、体型都很类似,好在它们的肤色差别大,一个开紫花,一个开黄花。在西南高山地区,如果你对报春感兴趣,通常就是先认识这兄弟俩。

厚叶苞芽报春这个名字记起来有点拗口,它是苞芽粉报春的变种,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植株通常较粗壮, 叶较肥厚, 花较大,喉部无环状附属物。但相较于一般的报春,它的叶更短,花葶更加笔直、高挑,颜色嬗变,花冠呈淡红色至紫红色,甚至有时呈白色,在公路两侧人为干扰的地方反而比较多。山丽报春通常比较矮小,类似于垫状,喜欢生在岩石壁上和坡度较大的地方,花冠呈蓝紫色,与其他器官相比,花很突出。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藏文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