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牛耕技术何时出现?

在中华农业文明里,牛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牛耕推行前,土地主要是靠“耦耕”来翻地,这是一种人力的耕地方式。如孔子弟子冉耕、司马耕,皆以牛为字。

那么,中国的牛耕技术何时出现呢?

关于牛耕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食货志》载:“用耦犁,二牛三人。”意思就是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对牛耕的推广起过十分重要作用。

不过,有些不是史书的著作也曾记载牛耕技术,时间要早得多。如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周族的祖先,“后稷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名弃,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如果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应当是夏代初期的事情,距今也有4000多年。

现在观点普遍认为,我国的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牛耕才推广起来。《国语·晋语》:“夫范氏中行已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令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欧亩之勤。”用祭祀的牺牲去耕地,有人断为牛耕,时在春秋末年。《战国策·赵策》和《史记·赵世家》也说:“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列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时在长平之战前夕,当公元前262 年左右。“以牛田”可见战国末秦国已有牛耕。且《礼记·月令》说:”(季冬三月),命有司大难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气。高诱注:“出土牛,今乡出劝耕之牛于外也。”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牛耕技术会得到推广呢?

原来,春秋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铁器农具,效率大大提高了。

据考古证明,铁犁等多种铁器在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早就发现。

别小看这个牛耕,它的的使用可谓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

当然,牛耕不是一下子“风靡全国”的。它首先出现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也普遍使用牛耕。不过,那时的秦人也开始用马代劳,用于拉车或拉犁,马是耕田的主要畜力,商鞅重视农业,还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至汉代,牛耕技术才开始真正出现。刚开始是驾二牛,后来发展到驾一牛。牛耕技术在西汉时期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到了东汉时,耧播技术传入河西,使河西成为“富甲天下”的地方。牛耕技术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在中国农村存在了 2000多年,对中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尤为深刻,在历史上是起过重要作用的。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标志着农耕社会达到新的高度。畜力与铁器的结合,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牛耕技术的普及说明生产力有所发展,极大地节省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制度的转变。

关于牛耕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食货志》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这确实是我国史籍明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技术,东汉的王景、任延继续在庐江郡、九真郡推广,因而《后汉书。五行志》开始有“牛疫”的记载。这表明西汉中叶以后的一段时间,由北到南,已广泛地推广牛耕。

之后,随着犁具的改进,牛耕的效率越来越高。

牛耕的发明,在农业耕作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不仅解放了人力,还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不过,最近也有人考证,我国早在商代就有牛耕了。如甲骨文的卜辞中常见或字。像犁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来的“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