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今天,首建苏维埃,出身地主的农民运动大王彭湃英勇就义

(万象特约作者:一一)

88年前的今天,首建苏维埃,出身地主的农民运动大王彭湃英勇就义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广东海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民国时期中国农民运动的领导人,毛泽东称其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澎湃虽出身地主,一生却与“农”永不分离。他认为土地和农民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完成了第一部农民运动著作《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成立了第一个中国苏维埃地方政权——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工农兵民主)政府。制订和颁布了“土地革命法规”,主张“一切田地归农民”,实践“耕者有其田”。1929年,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

由基督徒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1896年10月22日,彭湃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出身地主家庭,但受母亲的穷苦农家身世影响颇深。10岁时,父亲病逝。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12年(17岁),结婚。1913年,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

1917年(21岁),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留日期间亲历了日本发生的米骚乱,因参加反对日本瓜分侵略中国的集会游行被日本警察殴伤、列入黑名单。最终由基督徒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1921年夏(25岁),返回中国。应海丰当地学联会学生的请愿,彭湃出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由于组织学生游行庆祝“五一劳动节”,被撤去海丰县教育局长职务。

第一个农会和第一部农民运动著作

1922年7月29日晚上(27岁),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为发动、组织农民,成立农会,当众烧毁自家祖传田契,将自己的农田分给农民无偿耕作,同时自己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

1923年1月1日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当选为会长,时会员达2万户,农会人口有10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同年5月广东省农会成立,彭湃获推选为广东省农会执行长。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彭湃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同年6月30日,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

彭湃在创办主持农讲所期间,完成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上连载。这本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部农民运动著作,对后来毛泽东写的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包括《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昌起义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事变发生,彭湃因在武汉政府任职,被南京国民政府通缉。4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彭湃当选中央委员。7月2日,汪精卫武汉政府宣布解散共产党机关。

八一南昌起义期间,彭湃参加前敌委员会,参与领导南昌起事,撤出南昌后随军南下广东 ;在8月7日举行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正式委员。

1927年10月,发动海陆丰暴动,占领海丰、陆丰两县。1927年11月21日,成立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工农兵民主)政府,为最早的中国苏维埃地方政权,形成割据势力。由于彭湃在海陆丰地区有着非常高的威望,是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国共产党东江地区特委书记”。他制订和颁布了“土地革命法规”,主张“一切田地归农民”,实践“耕者有其田”。

离开广东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40万人口的海陆丰地区,有超过5万名民众逃离,到香港、广州等地避祸。1928年2月29日,苏维埃政权被政府军击溃,彭湃率领残部撤至大南山地区。同年10月,受上海的中共中央指令,彭湃离开广东,绕道香港转往上海。

1928年7月,彭湃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底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

牺牲和纪念

1929年8月24日,由于军委秘书白鑫叛变,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5人在上海公共租界白鑫家中举行江苏省军委会议时被捕。彭湃在狱中屡遭酷刑,毫不屈服。8月30日,被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刑场。当时刊登在上海报刊上的法院判决文是判处彭湃、杨殷等八年的有期徒刑。

同年11月11日夜,周恩来组织陈赓、顾顺章等中共中央特科人员在法租界霞飞路和合坊将白鑫杀死。

为纪念彭湃、杨殷,当时中国共产党曾在其根据地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彭杨红军学校”,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历史前身之一。彭湃曾就读过的海丰县立中学改名为彭湃纪念中学。

1928年至1933年,彭湃家人共有八人丧生,其中六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彭士禄,彭湃次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科学家,“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主要设计者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