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葬花词》,几许辛酸往事,多少深沉思绪,字字写尽人心

?如泣如诉的《葬花词》是整部《红楼梦》里的情感枢纽,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他身世的凄惨逐渐和她本身具有的伤春悲秋的诗人秉性融合在一起,更加剧其悲痛与哀愁。通篇读来,字字浸血,句句含悲,这份积郁已久的哀怨在此刻彻底爆发。这里的挣扎不仅仅是在爱与恨之间了,因为此时黛玉的愁思已经发散到了更广阔的层次,那是生与死,存与亡的思考与质问,瑰丽多姿的想象使人为之叹为观止,超拔雄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葬花词其实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凝聚出来的。这份愁情积郁已久,最后彻底倾泻而出,字里行间满是悲戚。黛玉在凄苦悲惨地埋葬花朵,埋葬的还有一份绵绵的柔情,甚至还有那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女性精神。同时这里还以委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尖锐控诉,《葬花词》中那无情的风雨代表着无情的自然界,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无情的封建社会。就在这无情的封建社会里,到处都是残酷的剥削,沉重的压迫,等级的束缚,社会的控制,没有一样不使人痛苦。

就在这种压抑沉闷的社会环境中,多少原本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都变得圆滑老练,世故庸俗,一颗颗曾经纯洁的心灵染上了终生也难以祛除的尘埃,多少醉心文学艺术的读书人也在他们本能前程似锦的道路上颠沛流离,困顿不堪。所以作者曹雪芹的深沉的社会思考埋藏在这首《葬花词》里,看似是风花雪月的哀叹与幽怨,实则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愤懑。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聚少离多的生活,羁旅之愁如此浓郁,想要洁身自好,与世无争却又不得,黛玉同时也有着寄人篱下的苦痛难以言说,所以将这些愁苦与哀怨寄托在这种对于凄惨的春暮之景的描写之中。

簌簌落下,翩翩飞去的落花在春暮时节的凄风苦雨中渐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一丝芬芳的暗香依旧如故,缠绵着不尽的流连,缱绻着无言的回忆。

其实,那份柔情也像这种凄惨的落花一样,一旦凋零,将会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为美如果被摧残了,那将会是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令人不堪入目。

同时这份柔情也会以相思的形式表达出来,那里月桥花院,琐窗朱户,那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无穷无尽的相思始终像淅淅沥沥的雨滴打在梧桐叶上一样敲打在相思之人的心上。可是传统婚姻观的束缚控制着他们,使他们在这个沉重的枷锁之中难以挣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如同给她的相思判了死刑一样,她的爱情注定要成悲剧,最后黛玉也成了一个悲剧,她如同惊鸿一样逝去的一刹那,不知道流尽了多少颗泪珠,不知道想起来多少个美好的当初。

可惜一切都烟消云散,成了过眼云烟,荡然无存了,空留着黛玉在深闺里烧着诗稿,也在烧着她今生今世存在的证据,甚至在烧着一份想要冲破传统束缚的精神。

可以想到,《葬花词》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那个时代女性精神的缺失以及社会状况的严酷的深沉控诉,虽然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写出来,可是字字都写尽了人心。

文 | 三度&青舟

图 | 时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