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战役,盟军为什么不先进攻墨西拿?

随着非洲战场越来越明朗化,盟军必将取得胜利。但对于是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还是登陆西西里岛进攻意大利,美、英双方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争论得不可开交。让英国人感到纳闷的是,美国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有一决高下的架势。

美军将领坚决反对进攻意大利,认为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展开进攻,无论是打击的力度、规模,还是造成的影响都属于小打小闹。同时,将使苏军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可能遭受失败的命运,一旦苏联有个闪失,盟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更何况,将盟军主力投入到与美国利益毫不相干的地区,拖入欧洲与苏联的纷争中,充当英国人的“打手”,极有可能与苏联交恶,这完全不符合美国战略的需要。也就是说,英国人把美国人“当枪使”,获取的全是英国人想要的利益。

显然,英国人对登陆意大利做足了功课,他们提出的“巴尔干战略”很有说服力。首先,盟军在陆地上的战斗力,与德国陆军相距甚远,在地中海附近进行几次有限进攻,既减少伤亡,又锻炼部队,逐渐地向内陆推进,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就目前德军的实力来看,根本不需要动用苏德战场上的一兵一卒,就可以轻松地在法国北部集结至少44个师的兵力,而盟军并不具备与德军抗衡,尤其是登陆与反登陆的作战能力,应当积蓄实力后,再考虑在法国登陆的可能。

更主要的是,既然是开辟第二战场,进攻意大利同样能做到牵制德军的作用。同时,盟军在地中海已经集结了大量的部队,还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获胜的可能性更大,甚至能迫使意大利投降,促使土耳其加入盟国,可谓一举多得。

英国人的“巴尔干战略”,改变了美国海军金上将等将领的看法,最终获得了通过。由此可见,西西里岛战役实际上是英、美两国政治争论和妥协的结果。但苏联认为,这是一个毫无建树的作战行动,狡猾的丘吉尔又赢得了一次外交胜利。

让美国人略感安慰的是,由他们制定计划。

1943年1 月,为统一指挥,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北非战区最高司令官,并负责登陆西西里岛“赫斯基计划”的制定。然而,4个月出了7套方案,都被有关单位否决,直到“赫斯基8号”方案出台,最终确定下来。

具体内容为:考虑到西西里岛地形崎岖不平,山地多、平原少,不利于军队大规模展开,决定由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夺取锡拉库萨,巴顿的第7集团军攻占巴勒莫。同时进攻两个港口,既有利于部队快速登岛,又方便物资弹药及时跟进。

不过,从战术效果看,进攻墨西拿是尽快结束战役的理想之地,墨西拿是西西里岛的主要港口,它位于“三角形岛”的顶端,海峡只有3公里宽,是连接意大利本土的战略要地,能够将岛内的几十万德意联军,封死在“口袋”里。

可为什么不进攻墨西拿呢?原因很简单,盟军认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德军看来同样重要,墨西拿是出入西西里岛的战略通道,可以说是重兵把守。凭盟军的实力,不一定有把握攻占,而且靠近意大利本土,德军的增援能够随时赶到。

尽管盟军不得不放弃墨西拿,但“赫斯基8号”方案还是获得了艾森豪威尔、坎宁安等将领的赞赏。特别是巴顿,不仅拥有了单独展示美军实力的平台,而且与英军各管一路,可以公平竞争。因为,他从来都看不上谨慎过头的蒙哥马利。

巴顿踌躇满志地带领第7集团军制定登陆的具体细节,准备大干一场。然而,比他更爱抢功的蒙哥马利,却坚决执行该方案,他希望美军继续给他当“配角”,将胜利的花环戴在英国人的头上。美、英双方再次因为计划而争吵不休。

生活中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尽管在目的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但在过程、方法上常常存在巨大的差异。二战中,美英两国都将消灭德国,迅速结束欧洲战事作为终极目标,但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对如何战胜德国却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