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证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进京证,是外埠车辆进入北京市区通行证的简称。在河北,没有这种证件。要是想开车去上海、广州、天津等地方,都只需要带驾驶证、行驶证,贴年检标、交强险标等,但如果想在北京开车,就还要办一个进京证。

有人曾总结中国人一生可能要办的70多种证件,从准生证到节育证,从身份证到暂住证,从生存证明到无犯罪证明。

从有据可查的1979年至今,进京证至今已经35岁了。随着时代进步和北京的发展,进京证也几经变迁。

前世:凭介绍信办“签证”式许可证

进京证的历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第二年,中国刚刚重新起步。那时没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际上,1979年初中国还只有宪法和婚姻法这两部法律。

这一年的8月,公安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改变外地车辆来京审批办法的通知》,通知中写道:

“北京附近的河北省、天津市的车辆来京,应持区、县级以上机关介绍信。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车辆来京,属地、市、县的,持地、市委或专署、市政府介绍信;属省、市、自治区直属单位的,持省、市、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或政府办公厅介绍信。”

通知要求各地公安部门报告给当地的“党委或革委会”——— 那时人民政府还叫革委会。

这个通知在当时并不显得突兀,那是一个买车票、住宾馆都需要介绍信的年代,开车进京当然要拿着介绍信。

那时买车需要指标,汽车基本都是单位的,驾驶员就是一个单位驾驶车辆的人员,人们还不敢想拥有自己的小轿车。出租车也还没出现。北京的机动车一共也不到10万辆。

一份1982年3月的进京证,张家口运输局的工作人员要经北京到保定出差,在这张“机动车辆进京许可证”上盖着张家口地区行政公署的公章,还填写着编号、有效期、单位、车辆类型、司机姓名、车牌号等信息,事由写着“保定”。1982年3月1日,这辆解放卡车从西三旗检查站进入北京,第二天从杜家坎检查站离开北京———进和出都要出示进京证并盖检查站公章。整个流程类似出入境签证。

而在收藏爱好者宋长江的记忆里,当时从天津去北京的进京证是在北京与天津之间的杨村办的。宋长江开了30年车,收集了很多与汽车有关的证件,特别是进京证。上世纪70年代末,宋长江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天津一个单位做司机,经常需要往返京津之间。“要去北京的话,首先是单位开介绍信,然后拿着介绍信到车管所一个部门去盖章,再拿着盖章的介绍信去杨村办证,我把介绍信给他,他给我一个进京证,一式两份,他留一份,我拿一份。”

变迁:范围扩大——车流增加——手续简化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9月10日到10月10日,只要外地人员进京,包括在北京转车的,都要凭县级以上政府介绍信,才能购买火车票、汽车票、机票。而外地车辆进京更是要按照1979年的规定,严格审查把关,“做到司机政治可靠,车辆性能完好”。

宋长江收藏了1997年至今十几年间的30多件进京证,从中可以观察进京证的变化轨迹。“从不能进三环到不能进四环到不能进五环,北京越来越大。”宋长江说。

1997年以前的进京证上,没有写哪一年,没有落款,只有“进京通行证”五个红色大字,和有效期限至几月几日止——— 不再是80年代那样的“签证”式。宋长江说这很可能是1994年的进京证。那一年,北京三环路全线贯通,全长48.3公里。

1997年的进京证,有效期限栏已印刷了“1997年”字样,月、日则是由印章盖上的蓝色字样。进京二字是绿色,通行证三字是红色,底部出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落款。这一年北京机动车达到120万辆,1998年的进京证样式与编排和1997年基本一致。这一年每天进出北京的外地车大约4万辆。

1999年,进京证的样子变了,主体从“进京通行证”变为“进京证”,出现车辆信息填写栏,包括单位、司机、车种、车号等。这一年北京东四环建成通车,没过一年就达到了预计中2006年的车流量。

2000年、2001年,进京证的字体、色调、排版都有微调,但变化不大。北京市交管局公布了办理进京证的手续。长期进京证要检测尾气,拿着当地政府介绍信,到“寄宿地”的交通支队、大队备案,再到交管局办理。临时进京证则是在进京路口的办证处办理,同样需要介绍信,有效期只有3-5天,不过可以到交管局续办手续。2001年,北京四环全线贯通,总长65.3公里。那时四环的限速是100公里,开起来非常畅快。

2002年变化较大,字面上“进京证”变成了“北京市区通行证”,更重要的是,从这一年开始,办进京证不需要介绍信了。据报道,新政第一天的办证盛况,京津塘高速公路进京通行证办理处从零点到早上9点就办了1000多张。

手续简化以后方便多了,一个星期要来北京五六次,以前单位开了介绍信,还要到地方上开介绍信,麻烦极了。

转折:从“政治可靠”到“尾气达标”

2002年“北京市区通行证”推出时,交管局就宣布了,此后外地车辆如果不办理进京证就不能进入五环。不过当时五环还没有完全开通,所以先限定为四环。

2003年11月,全长98.58公里的五环开通,外地车辆从此无证不能进五环。五环是按正儿八经高速公路设计的,有收费站,小型车如果在五环上绕着北京开一圈是50元。不过,北京人不怎么买账,五环路门可罗雀。仅仅过了两个月,2004年一开年,北京市政府就“顺应民意”,把五环免费了。

那时的长期进京证基本都是驻京的外地单位、公司在办,原因之一是私家车主没有多大的意愿。那时对北京人来说牌照随便申请,而常住北京的外地人一般也都是借北京居民的身份去办。“背车户”史玉光名下最多时背着500多辆车,却生活困窘,连续多年申请低保都无法通过,一直到去年9月他在车管所连续签了101份撤销登记决定书,从此不再是拥车百辆的大富翁。

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里面规定了申请驾照需要的证明,其中一句是:在暂住地居住的内地居民,其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和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暂住证明。

由此,北京市从2005年开始放开非北京户口的人员上北京号牌,暂住证满一年就能申请,一时间号牌申请量激增。这下子,更没有人会想去办什么长期进京证,进京证只是临时来京办事、探亲、旅游的人们在进京路口办的临时证件。

那几年,长期进京证上写的是“北京市区”,临时进京证上写的是“进京”,这个格局此后没再发生过大的变动。不过那时候的临时进京证比现在好用,不受限号限行的影响。

虽说介绍信2002年起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每遇北京举行重大活动,就会由公安部向各省市发出通知,外地车辆进京需持县以上政府介绍信办进京证。

2005年,《关于改变外地车辆来京审批办法的通知》被宣告作废。从这年的3月开始,即便是重大活动,外地车辆进京也不再需要介绍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18年前的亚运会不同,外地车辆来京不需要介绍信,要严查的不再是“政治可靠”,而是尾气达标。

2009年,甚至一度可以自己选车牌号,凭暂住证也可以。不过,就在这样的几年好日子里,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暴增,从2005年的250万涨到了2009年底的400万辆。

好日子在2010年到头了。

今生:“摇号”、外地上牌、限行、取消长期证……

2010年,北京的关键词还不是雾霾,而是堵车。在交通拥堵多年后,这一年,北京终于成为众望所归、无可争议的“首堵”,媒体、网络连续几个月热议北京的堵车。特别是9月17日的“史上最惨烈大堵车”,连续堵了9个小时。这一天和2001年12月7日那次的雪中大堵车几乎不相上下,一个雪,一个雨,一起成为了北京人的集体回忆。

2010年12月,北京出台一系列措施治堵,其中影响最大就是《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也就是“摇号”。有资格参加摇号的是北京户籍人员、有北京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和暂住证及社保、个税满5年的人员。从此,有资格摇号的人们,即便本来不想买车,也大都纷纷投入摇号大军,开始了拼运气、拼人品的艰难旅程。最近的一次是99.4比1,基本算是百里挑一了。

而没资格摇号又长期在北京居住生活的人们,则一下子和北京号牌拉远了距离。

与摇号政策同时出台的还有一项《关于对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此前享有“市民待遇”的人们迎来了新政,办了进京证也不能在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20时进入五环了。

很多在京生活居住的人们都选择了在外地上牌。有的去申请长期进京证,也有的就黑着开,被抓到就认罚。路面上明显外地车多了起来,在汽车之家北京论坛里,抱怨外地车牌越来越多的帖子也越来越多,不断引发争论。

去办外地车牌的不仅是外地人,还有很多北京人,摇号两三年不中,又等着用车,就去外地上牌,北京市交管局去年7月公布的数据是,北京人在外地买车上牌的数量达到1.4万。

这样的“好日子”也很快到头了,2013年7月,北京市交管局宣布北京户籍一律不给办长期进京证,有的车主在办证时被拒绝,和办证的工作人员一起吐槽这个规定——怎么反而没北京户口的人才能办长期进京证呢?

2013年11月,交管部门对外地车辆的管控骤然加强,从罚款100元不扣分,变成了罚款100元扣3分,没进京证进五环的扣3分,有进京证但在高峰期进五环的也扣3分,而且查的力度也几倍于以往,长期进京证由此变得格外受欢迎。

但是,就在最受欢迎的时候,长期进京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2013年12月底,北京市交管局取消长期进京证,只保留有效期为7天的临时进京证。

(via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