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雷达对抗?

雷达对抗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雷达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雷达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雷达电子防御、反辐射摧毁等。

雷达对抗侦察,平时和战时都非常重要。平时通过对敌雷达长期的监视,从而获得全面情报。战时通过侦察,判定敌雷达的型号和威胁等级,直接为作战指挥、雷达干扰、火力摧毁等提供实时情报。雷达对抗侦察接收机可以安装在卫星和飞机上,也可以安装在舰艇和车辆上,甚至可以单兵背负。

雷达辐射电磁信号是实施雷达侦察的前提。通常雷达的类型、工作体制和基本性能由其特征参数表示,如载波频率、发射功率、调制类型、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天线方向图、天线扫描类型、极化形式和频谱宽度等。在这些参数中,有些只能间接测量计算,如发射功率、调制类型等;有些可直接测量,如载波频率、脉冲参数、频谱等。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判断雷达类型及其配属的武器系统。

雷达干扰可分为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两大类。

无源干扰是指使用本身不辐射电磁辐射的器材,它们通过反射或吸收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而实施对抗。金属铂条是无源干扰中的一种。当目标受到雷达威胁时,可以发射铂条火箭,使敌雷达制导导弹偏离目标。也可以将大量的铂条投放到空中,形成干扰走廊,雷达显示器上会显现一条长长的亮带。有了这条掩护带,在走廊中飞行的目标,就很难被雷达确定具体位置。

用专门的雷达干扰发射强烈的干扰电磁波使敌方雷达屏幕呈现一片杂波,操作员看不见有用信号,这叫做雷达有源干扰。雷达有源干扰又可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压制性干扰是指发射与敌雷达频率相同的干扰信号,使之进入敌雷达接收机,以压制其对目标回波的接收。欺骗性干扰是指用干扰设备接收敌雷达发射的信号,经过快速处理,在距离、角度、速度方面产生假的效果,再转发回去,使敌方雷达得到虚假的回波信号。

雷达对抗即可以用软杀伤,也可以用硬摧毁。反辐射导弹和反辐射无人机就是专门对付雷达的硬摧毁武器。它们能跟踪敌方雷达发出的波束,将其摧毁。在几次局部战争中,反辐射武器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没有制电磁权的一方,其地面雷达要么被摧毁,要么不敢开机,使整个防空系统彻底瘫痪。

雷达电子防御包括反侦查、反干扰、反摧毁。例如:抗反辐射摧毁可以在距雷达适当距离配置诱饵发射机,当反辐射导弹来袭时,启动诱饵发射与雷达相参波形,使反辐射导弹上当受骗。

还可以采用雷达组网抗反辐射导弹,采用同频雷达交替开机关机,扰乱其制导系统,使其无的放矢。

将发射站与接收站分开的双基地雷达,将易于受到攻击的发射站设在严密设防的纵深或移至飞机上,也可收到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效果。

在电子对抗各领域中,雷达对抗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但是,它并没有退出现代信息战场,相反,由于各种新体制雷达和雷达制导弹药的大量运用,雷达对抗的各种技术和战术不断发展,忽视雷达对抗就等于放弃胜利。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