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买回家后发现颜色有变化?这三点应该引起重视

许多新手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商场看上的翡翠,买回家以后再看会发现颜色有变化,但拿去鉴定却依旧是天然翡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翡翠在不同环境下看起来是会有一定色差的,而翡翠商家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了,为了能更顺利的销售翡翠,当然会创造出让翡翠看起来最完美的条件让顾客欣赏了。

所以在挑选翡翠时,这三点是我们要充分考虑的:

一、背景

在翡翠的鉴赏、评估中,大多以在白底上看到的效果为准。通常豆种翡翠在白底上会显得比较好,因为豆种里面有许多白的小结晶颗粒,在白底上这些白的结晶颗粒会变得不明显。

这时观察翡翠,眼睛往往会比较重视绿色,翡翠中的绿色也会显得更绿;在黑色的底上,翡翠会更通透些,但是翡翠中的白棉会比较明显。

二、光线

鉴赏和评估翡翠适宜在自然光和100瓦的台灯光线下进行,在无法使用台灯的地方,则可以带一个便携式手电。在这种光线下,可以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

例如,在看手镯时,需要把手镯凑在台灯罩的边沿,左手两个手指挡住手镯的另一边沿,让光线从手镯的内部照射过来。这样观察的好处是手镯里的裂隙、裂纹会看得非常清楚。行家在鉴赏评估手镯时,常会使用这种方法。

人们说“月下美人,灯下玉”。翡翠在灯光下一般会更漂亮,行家把这种现象叫“吃光”(色浓种干的翡翠一般比较吃光),“不吃光”就是在灯下不漂亮。

三、陪衬

有些人买翡翠的时候,买回来却觉得不理想,这是因为买这件翡翠时,其他陪衬的翡翠比这件东西差很多,要么是种份差颜色偏,要么是形状不完美。这时这件东西就会“鹤立鸡群”,显得特别好,消费者此时就很容易被打动。

所以,在选购翡翠饰品时,对其颜色、透明度的观察、感觉,不但要在购物环境中进行,更应在自然光下观察和感觉,以避免因光照条件、环境的不同,产生较大的视觉误差,而翡翠饰品买回家后也应该好好保养免得将来因为翡翠受到损伤而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