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亲笔字画中国已无,此国却保留着一份,我们始终不知

万东庙,是朝鲜王朝时的一座寺庙,庙名的来源是“万折必东”的含义,而“万折必东”出自《荀子》,表示一条河流无论有多曲折,最终还是会流向东方入海。朝鲜的一座寺庙为什么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呢,这里面有很深层次的原因。

在明朝神宗万历时期,朝鲜就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是的朝鲜还没分出韩国,而万东庙正是因明朝为主题,才建立起来的,当地的许多植物都以“大明”来命名,比如有大明竹、大明梅、大明稻等,可见当时的朝鲜是明朝的脑残粉丝。

1671年,朝鲜有个文人叫宋时烈,他出使清朝,并花重金购得衣服字画,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墨宝,是一幅御笔亲写的“非礼不动”四个大字,得到这副墨宝之后,宋时烈非常兴奋,回朝鲜后就把他摹刻在万东庙的峭壁上。

宋时烈也是个文化名人,他得到崇祯的墨宝,感叹到:“有君如是,而天下竟至于沦丧,岂非当时臣子之罪哉!”这话翻译出来就是:明朝有这样好的皇帝,竟然还会丢失天下而亡国,这岂不是臣子们的罪过吗?由此可见当时的朝鲜人也有中国封建的忠君思想。

万东庙是朝鲜著名的文化圣地,历代朝鲜国王都大力支持维修,而且这里还常常有祭祀活动,直到朝鲜高宗时期,万东庙被当权者裁撤了,因为当时西方的文化传播过来,朝鲜渐渐接受西方新文化思想,抛却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了,于是万东庙逐渐不被重视,也停止了祭祀活动。

朝鲜抛却中华文化思想,很快就受到了惩罚,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战争,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当地很多建筑遭到破坏,万东庙也难逃厄运,整个庙宇被摧毁得几乎荡然无存,只剩下围墙、基石这些了。

后来日本二战失败,朝鲜人民又开始新生活,如果的万东庙得到当权者的很好保护,当年的万东庙被摧毁了,但朝鲜人民在遗址附近仿建了新的万东庙,作为一种纪念,由此可见朝鲜对中国文化还是相当崇拜的,否则他们也不会重建万东庙了。

当年宋时烈拿走的那幅崇祯的墨宝,现今在万东庙里一直保存着,而中国境内已经找不出崇祯皇帝的亲笔墨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