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这么好打?卡车装门炮,让二战德军闻风丧胆

对于很多军事爱好者来说,二战时期的大英陆军似乎只是个“不入流的战五渣”。但实际上,作为最具有历史的海权大国,英国在陆军上的投入,一点也不比海军的差。就拿其下属的一系列火炮来说,诸如2磅,6磅等反坦克武器,可以说都是二战初期的“坦克杀手”。然而,强有力的反坦克炮/榴弹炮在没有机动能力的情况下,就是个死靶。对此,英方利用了一系列坦克、卡车底盘加以改造,以提高这些笨重火炮的机动性。这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角——“助祭”(Deacon)式自行火炮。

▲搭载了一门6磅(57毫米)反坦克炮的“助祭”式自行火炮。

相比美国同僚,二战时期的英国陆军十分热衷于给自己的自行火炮/坦克歼击车“起外号”。诸如美援的M7-105毫米自行火炮就是“牧师”,而使用英式25磅(88毫米炮)的叫做“司事”。同样使用25磅炮,瓦伦丁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则为“主教”(Bishop)。至于“助祭”,则是一些不信奉英国国教的教会中协助管理教会事务的人罢了。从设计上来说,“助祭”乃是基于英国本土自产的AEC“斗牛士”(Matador)4×4重型卡车底盘改造而来。尽管在驾驶室等位置增设了装甲保护,但为了减轻全车的重量,“助祭”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通通抛开。全车的主武器——6磅炮就布置在车体后部,拥有炮盾和半开式顶部装甲保护。

▲早期版本的一辆“助祭”。

▲“拿来主义”——直接将6磅炮加装在“斗牛士”重型卡车上,甚至连轮子都没下的早期“助祭”。

“助祭”使用的引擎,是AEC公司的A173-6缸柴油机,提供95马力的动力输出。全车平均时速约为30公里,在此速度下,“助祭”可以行驶280公里。用于保护“助祭”的装甲板也并不是万能的。正面的驾驶室位置为20毫米,侧面仅有8毫米。不过,对于一款自行火炮来说,这样的防护也足以挡住炮弹破片和轻武器射击了。那么,“助祭”的弹药放哪呢?事实上,在“助祭”开放式车体的角落处,有两个弹药箱,各自备弹12发炮弹。战斗中,炮手和装填手可以隐蔽在炮盾后,向着任何敌军目标开火射击。而“助祭”的6磅炮,也是17磅反坦克炮诞生以前,对付轴心军最强的反坦克利器之一。

▲“助祭”式自行火炮三视线图。

▲在英军的官方名称中,“助祭”被称之为“AEC MK.I型6磅炮运载车”。而上图的这张“助祭”则是使用了早期的深绿色迷彩。

▲使用沙色涂装的“助祭”自行火炮。1943年,突尼斯。

▲作为英国陆军在北非战场上的大杀器,6磅炮以它的快、准、狠深得英军官兵的青睐。根据测试,6磅炮的最远距离可以打至5000米开外,在100米内发射穿甲/被帽穿甲弹可击穿94毫米的装甲。而照此推算,除了虎式坦克和部分IV号G型坦克外,隆美尔的III号与短管IV号大军根本扛不住它的雷霆一击。

“助祭”的产量并没有多高,只有175辆。但它们也为北非战场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哈马(EI Hamma)地区的作战中,正是第76炮兵团的“助祭”,折断了隆美尔的装甲兵矛头。随着大量的美援车辆抵达,加之“助祭”在沙漠战中,机动性实在欠佳,为此,英军在突尼斯战役后,果断放弃了慢吞吞的“助祭”。转而将大量的“牧师”“司事”等自行火炮纳入麾下。1943年,有43辆“助祭”被英方出售给了当时的中立国——土耳其。而这个曾经在德军文献中,被特别注明急需注意、会偷袭己方补给车队的‘幽灵’,就此成为了历史。

▲首辆量产的“助祭”式自行火炮。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