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学教育之"财散则民聚”,反思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

《大学》第十四章,“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一个事业的领导者,需要考虑人心的问题,当事业进步的时候,企业的领导者能否和事业的参与者共同分享红利?如果能够分享,人心齐,有利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能分享,人心散,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种特别的社会关怀,古人已经把事情看得如此的透彻,任何事业都是团队奋斗的结果,离开了团队,一切都无从谈起,任何事业都不会顺风顺水,总有一天会遇到沟沟坎坎,事业的领导者,在这个时候要求所以人同舟共济,就要反思事业的参与者是否能够这么去做!如果,参与者认为事业是自己的,当然全力以赴。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可以用在任何事业中,参与者需要归属感和安全感,更进一步就是一个基本的认知,“这个事业有我一份。”

历史像风,财富像沙,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所有的事业都像建设在沙丘之上。终有一天灰飞烟灭,好一点的,留下一纸记载,让后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事业。大多数,如风中的青烟,随风而散不留痕迹。

《大学》能够成为亚洲文化圈里的圣经宝典,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事业和成功的智力支撑,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领导者把握的是方向,员工才是企业的建设者。“同舟共济,海让路!”天下的财富不属于那个人,就算聚敛了所有,时间也会让你变成,看守者。

学会与人分享,才能事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