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心,西洋形?趣谈那些“日洋结合”的日军军刀

在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说欧洲战场上的美国大兵最喜欢的战利品是做工精良的德制卢格P-08手枪的话,那么亚洲战场的美军最喜欢的收藏,无疑就是造型古朴美观的日本军刀了。直到今天,仍然有数以万计的日本军刀成了战胜国军人的战利品,散落在世界各地。而这些军刀彼此之间的差距又相当之大,甚至是大相径庭,往往令人眼花缭乱,更是无法判断其年代和价值。

▲昭和18年在满洲的一张日军合照,可以看到每一把军刀都有所区别

狭义的日本军刀,只包括了明治维新后至日本投降期间,旧日本帝国陆海军军官及士官(日本的“士官”相当于中国的军官,而中国的士官则对应日军的“下士官”)装备的指挥刀。如果扩大范围,还包括了骑兵的马刀、步兵的刺刀等。由于跨越时间长,装备数量巨大,俗称的“日本军刀”其实包含了多个型号,就连同一型号之间,也因生产厂家、生产时间、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事实上,对于二战史的研究者和收藏者而言,军刀就像是一部钢铁打造的字典,每一把军刀上,都打满了历史的烙印。

这其中有一种被当时日军称为“旧军刀”的日洋结合模式的西式军刀,特别有特点,而且令人意外的拥有极强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这种旧日军全盘西化期间出现的“西式军刀”。

▲许世友上将的藏刀,均为生前在战场上缴获得来,现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明治维新后,日本全盘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而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武士道一度被弃若敝履。新建的日本新军从武器装备到军服肩章,一律模仿欧洲国家。其中,陆军师从法国,而海军则学习英国,就连军官手中的指挥刀也不例外。

由于陆海军分属不同派阀,学习的对象也不同,因此配用的军刀也是大相径庭。由于后来的日本军刀均为传统武士刀的造型,这些军刀被统称为“旧军刀”。尽管如此,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日本军人坚持佩戴“旧军刀”,直到战败投降为止。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日军装备的军刀几乎每一把都不一样,制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同虚设。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军官对军刀造型的选择几乎是随心所欲。

不过,由于此时的日军中,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原士族军官,他们从小就练习日本剑术,用惯了双手握持的武士刀,对这种单手使用的西式军刀十分不满。而且这种西式军刀的刀装也无法套在武士刀的刀条上。因此,很快便出现了一种“土洋结合”的军刀——这些军刀尽管外观与西式军刀相差不大,但刀柄却长了不少,便于双手握持,刀条也是正宗的日本刀。

▲陆军旧军刀,采用了两握的长柄和铁鞘,佩环和石突也是铁制的

其中,陆军军刀为铁鞘镀铬,海军军刀则为鱼皮包木鞘。从外观上看,海军刀明显比陆军刀华丽许多,或许是由于相对陆军而言,海军佩戴军刀的机会少得多,不必担心军刀在战场上受损而影响美观。不过,除了刀鞘差距较大,二者的总体外观还是比较相似的。特别是都有西式指挥刀的全包式护手,以及佩环和石突。刀上的图案多为八重樱和唐草纹高雕,也有用桐纹、菊纹或家纹装饰的。尽管掺杂了一些日本元素,但整体上仍然是西式军刀的外观。

▲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的佩刀“吉房一文字”,佩环和石突均为黄铜镀金制成。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将这种军刀称作“长剑”,与海军短剑相对应

▲佩戴旧军刀的“军神”乃木希典大将

▲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特别的是,前排左数一、二人佩戴的是陆军式的铁鞘军刀,原因存疑

除了这两种指挥刀,日军还装备有另外一种西式军刀——三十二年式军刀。这种军刀于明治32年(1899年)定型,分甲乙两种型号,甲型装备骑兵部队,用于马上作战,乙型装备辎重部队,用于地面作战。二者的区别在于乙型的刀身稍短,便于地上使用。由于这种军刀重心合适,尽管重量并不轻,但易于单手挥舞,便于马上作战。日军的骑兵对这种军刀十分满意,一直到昭和20年(1945年)战败投降,这种“三十二年式军刀甲型”军刀都是日军骑兵的制式军刀。日军投降后,相当一部分三十二年式军刀被中国军队接收,并一直使用到1965年换装65式军刀为止。

▲左一为“日本骑兵之父”秋山好古,因参与日俄战争而成名,他佩戴的便是三十二年式军刀

▲三十二年式军刀甲型

继明治和大正两朝之后,昭和天皇裕仁即位,日本走进了昭和时代。随着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就连日本军刀的发展也受了很大影响。昭和7年(1932年),在32式军刀的基础上,日本陆军在三十二年式军刀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用日本刀式刀柄,刀鞘仍为西式的新军刀,称为“三十二年式军刀改”。但并未得到正式采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八重樱,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