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机场出招治理黑飞:15公里内无人机将无法起飞

近来,随着航拍等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无人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随着无人机的日渐火爆,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四月份以来在国内多地机场接连发生无人机扰航事件引发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近日,为了遏制无人机影响民航事件多发的状况,民航局目前正在开展民用无人机的实名登记注册,对无人机实现其行为可溯性,便于更加方面安全的管理无人机。

除了主管部门开始着手对民用无人机进行实名制登记来进行管理之外,各家机场也纷纷想办法制止无人机扰航事件的继续发生。

目前,杭州萧山机场想出一个办法,能够用来制止15公里内的无人机起飞。

据了解,萧山机场目前已经启动了无人机防控措施,对云接入系统和电子围栏防控进行研究。简而言之就是在机场上安装范围为15公里的电子干扰器,如果有其他人的无人机进入该干扰领域,该无人机就会立即被自动干扰,从而失去和地面的连接,无法继续传输图像,智能按照之前已经设定好的GPS路线原路返回。

同时,民航也将发布民用机场保护范围数据,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收集和整理机场金飞数据,更有效的利用电子围栏等技术保障安全,从而提高社会对无人机限制飞行区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技防手段,据了解,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将于本月18日发布。

笔者对于无人机这个领域目前还是个外行,一直以来未曾关注过该领域,不过笔者认为,无人机扰航事件的持续发生,归根结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目前的管控还不是很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另一方面是无人机使用者对于事态严重性认知不深、自律性不够。

虽然无人机早就应用在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但在民用方面的发展还是近一两年来才兴起的事儿,因此在无人机管控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明知在机场附近使用无人机会出现扰航的情况,但侥幸心理作祟,加上犯罪成本太低,也就导致了很多人明知故犯,反正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被抓也没多大的事儿。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对民用无人机管控的相关机制,将民用无人机实名制落到实处,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增加犯罪成本,使得这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知难而退。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的那样:立法部门应从生产、购买、适航、注册、审批、飞行、监管、惩处等方面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原创声明:本文(不含图片)由文栋说自媒体网站原创,享有独立版权,如需转载敬请带上本段版权,本站对一切转载不保留版权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